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5月14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舍小家顾大家的“女汉子”
  舍小家顾大家的“女汉子”

  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助产师赵聚玲:

  舍小家顾大家的“女汉子”

  ■本报记者   刘   臻

  她们,是产房的哨兵;她们,是产妇的朋友;她们是婴儿从母体与这个世界初遇的见证者,是孕妇经历艰难生产最可靠的陪伴者,是迎接新生命展开双手的帮助者,她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助产士。

  “我接生的孩子早就上万人了!”今年53岁的赵聚玲自豪地说道。1987年,赵聚玲从衡阳市卫校毕业,成为衡阳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助产士。如今,在产房一线已经工作了30余年的她,累计接生了上万个宝宝,见证了无数家庭的幸福时光。2018年,接产无数,却从未出过一起差错事故,未收到一例投诉的她,获得了由衡阳市护理学会颁发的“衡阳市三十年护理奉献奖”。

  她是爱岗敬业的乐天派

  她是托起新生命的天使

  然而作为一名助产士,她用柔软的心,温暖的爱,陪伴无数产妇走过了最艰难的生孩子的过程。

  一次,赵聚玲接手了一名20出头的年轻产妇。由于对疼痛极为敏感,产妇沉浸在阵痛中难以自拔,对赵聚玲的分娩指导一句话也听不进去,只是躺在床上撕心裂肺地哭喊、抱怨,说什么也不愿意下床活动。对于这种极不配合的产妇,赵聚玲一边给她揉背,一边耐心开导:“从今天开始你就要成为一名伟大的母亲了!坚强一点,你一定可以的。”就这样在赵聚玲轻柔的抚摸下,暖心的鼓舞下,年轻的产妇开始顺着赵聚玲的引导,尝试着深呼吸、吐气、用力……一个多小时后,孩子便顺利降生了。

  “很多产妇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和孩子安全的担忧,这时候,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安抚和鼓励的眼神,都能传递力量和勇气,为产妇带来帮助。”赵聚玲表示,从进入待产开始,产妇可能会遇到难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等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这时有一个专业人士贴心地指导与陪伴,对她们来说非常重要。素来以性格好、耐心佳著称的赵聚玲也成了无数产妇临盆前最信赖的知心大姐。

  她是孕妇心中的“暖心大姐”

  遇上急产的产妇,急得不行,转运车都来不及推,赵聚玲抱着产妇就往产房里冲。由于长期体力消耗很大,她吃饭总是特别香,每顿都得吃上三四碗才顶饱。同事常常打趣道:“就没见过赵老师胃口不好的时候。”力气大,饭量大,在同事们眼中,赵聚玲是个十足的“女汉子”。

  “有些孕产妇产程比较长,往往一生就是大半天,我们全程陪产,有时一陪就是一个通宵。最长那一次,足足陪了13个小时。”赵聚玲表示,对于助产士而言,不仅要有一双愿意工作的手、一颗同情心,还要有强壮的体魄与极好的耐力。

  拼命工作的她从不叫苦叫累,对于节假日加班加点也是习以为常。三十多年,她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迟到、早退,也从未休过一天事假、病假。有一次,在上晚班的途中,她不小心将脚扭伤了,整个脚红肿、疼痛难忍。考虑到晚班产房人员已经十分紧张,为了不影响工作,赵聚玲强忍着疼痛、跛着脚坚持上班,期间未休过一天病假。由于常年弯腰做护理、接生,积劳成疾,她早早地有了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的毛病。

  她是同事们眼中的“女汉子” 

 

  胎心减弱、大出血、凶险性前置胎盘,从业30余年,赵聚玲无数次与“凶险症”“高风险”做着抗争,迅速转移产妇、准备器械、抢救、输血……顺利接生的秘诀就是得眼疾手快。

  让赵聚玲至今回忆起依旧热血沸腾的那一次接生,发生在1996年国庆期间。由于放假,科室的医生尤其少,仅有的几个都上了手术台。这时产房一名准妈妈突然发作,还没上产床宫口便已经开了4cm,大约30cm的脐带也顺着羊水脱至阴道口。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赵聚玲判断再这样下去极有可能发生脐带脱垂、孩子胎死宫内的情况,时间紧迫,顾不上多想,赵聚玲立即帮助产妇抬高臀部,徒手还纳脐带,但是由于脐带太长,还纳失败。于是她迅速把手伸进了产妇阴道,护住孩子的头,以解除脐带对胎儿的压迫。可是在那个通讯十分不发达的年代,联系不上医生,这样僵持着也不是办法。于是赵聚玲紧急叫来家属,让家属赶紧去手术室通知医生。所幸手术室内的那台剖宫产手术尚未开始。

  由于剖宫产手术及时,最终母子平安。最终事后,大家每每回忆起来都不免发出感叹,如果不是赵聚玲反应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赵聚玲

  看着产妇开心的笑容,和哇哇大哭的新生儿,无论再苦再累,赵聚玲总是发自内心的开心,一扫倦容,继续投入下一班的工作中,正如同事们的玩笑,她“傻”啊,总有使不完的劲。

  从1987年到2014年,她在“助产士”这个岗位上呆了27年,是全院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时间最久、坚持上晚夜班最久的助产士。好几次,护理部领导考虑她年龄大了,想安排她到清闲一点的岗位上去,都被她婉言拒绝。她说:“只要身体允许,我还想多亲眼见证几个小生命的诞生。”

  然而选择护理这个行业,完全是老天爷给她开的一个玩笑。1984年,外语成绩出众的她却以一分之差落榜湖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天生乐观豁达的她,却并没有因此怨天尤人,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护理这个专业,从此一干便是30余年。不求名与利,只求问心无愧的付出,她干一行,便爱一行。

  从业30余年,她没有所谓的节假日,也鲜有可以陪伴父母女儿的闲暇时光,往往一个电话,就直奔医院。为了抢救病人,她曾加班到半夜,回到家后却发现正在念小学一年级女儿一直未归,这才赶紧出门找孩子,所幸孩子只是在同学家玩得忘记了时间。为了科室不添麻烦,在父亲偏瘫时,她和同事换了几个班,白天照顾父亲,晚上照顾产妇,忙得连轴转,也坚持不请事假。她也许不是一名好母亲、好妻子、好子女,却是一位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爱心、耐心、细心为上万条新生命掌舵护航的优秀护士。还有2年,赵聚玲就要退休了。说起退休后的打算,她说,就是想多花点时间陪陪父母。

  “只要看见有人拿着一大摞检查单,我就爱上前给人做指引。人一多,也得维持秩序。这一天下来,也挺忙的。”2014年,她从助产士这个岗位上退下来,成为了一名在导诊台工作的向导员。如今,每天在妇幼保健院四楼,你都可以看到那个带着眼镜、笑容满面、热情朴实的赵聚玲在耐心地为无数名前来就医的患者们解答疑问、指引方向。虽然患有静脉曲张,站久了疼得慌,但是赵聚玲笑道,自己还是坐不住,没事总得四处“巡查”一下,看看是否有人需要帮助。

  也许在旁人看来,导诊台的工作无足轻重,敷衍了事即可。然而在赵聚玲看来,导诊护士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整个医院的人文服务质量,这里是医院的“窗口”,是她继续发光发热的地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舍小家顾大家的“女汉子”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舍小家顾大家的“女汉子” 2018-05-14 2 2018年05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