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根黄色“铁桩”分布于斑马线两侧,在红灯状态下行人一旦越线,“铁桩”会立刻喷出水雾,同时提示行人“请遵守交通规则”……近日,湖北大冶出现的一种防闯红灯“神器”,引发公众兴趣。警方表示,该设备确实对闯红灯有阻碍作用。不过有律师认为,规范交通秩序需要提高全民素质,并非用“喷水”设施就能解决。
为治理行人乱闯红灯的现象,各地交警都想出了不少“招数”。如深圳市推出人脸识别抓拍设备,可通过数据对接,落实违法人员身份;武汉市推出自动拉绳系统,当红灯亮起时,机器自动放下红色警示带;苏州市推出地面式人行信号灯,起到“刺眼”的提醒作用;南京市推出声音警示设备,在路边设置喇叭发出刹车声,等等。
从效果来看,防闯红灯“喷水”设施不失为一种交通管理创新。有例为证:一位大妈靠近中间的黄柱子,并走到两个柱子中间时,柱子侧面喷出一道水雾,把大妈“吓”得退了回去。一位民警表示,以前执勤人员经常需要劝阻行人横穿马路,如今类似情况少了很多,民警工作压力得以减轻。应该承认,“中国式过马路”源于“法不责众”的心态,由此发生的事故不胜枚举。交警加大治理力度,可谓众望所归;搞一些管理创新,也更显治理智慧。
但也应看到,任何创新手段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如对于这套“喷水”设施,不少网友对其安全性提出质疑,包括行人会不会因淋水而着凉,儿童会不会因来玩水而带来安全隐患等。同时,把水喷到行人身上也对群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可能造成群众不满,还会导致群众对交通设施的破坏,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对此,有法律人士表示,规范行人闯红灯不仅是道路安全问题,更涉及全民素质,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提高,而非用“喷水”设施就能解决。
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培养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法律执行是否到位、交通设施是否配套、教育管理是否有效,都需要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尤其在集体闯红灯现象面前,公众更需要教育和鼓励,并辅以严格的执法和处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些人轻视规则、漠视安全甚至无视生命的思想意识。总之,治理行人闯红灯,不能依赖“用水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