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实践证明,开放合作是不断获取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源泉,也是衡阳发展进步的制胜法宝。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动融入区域大格局,致力于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扩大开放合作“半径”,“朋友圈”“合作圆”越来越大,开放热度越来越高。衡阳作为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湘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拥有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等多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具备了投资兴业的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陆开放合作高地。
当前,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衡阳开放型经济虽呈现出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的发展态势,但与沿海地区比,还存在不少瓶颈,亟须转型升级,同时,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也还需进一步优化,必须进一步打开“市门”、打开“企门”、打开“心门”,不断集聚衡阳在更大空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各类资源和各种优势,让“衡阳雁”自觉追赶跨越,自信融入世界。
衡阳要想在区域竞争中最先攀上“新高地”,必须深化高水平、高端化开放合作,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因势而谋、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3311工程计划”为引擎精准发力、“撑杆跳高”,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湖南开放崛起等战略,加快对接长江经济带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长株潭试验区。“志合者,不以山河为远”。要在深化经贸合作上“深耕细作”。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把优质资源引进来,让自身名片亮出去,做到引资引技引智并举。要深入了解产业短板和资源需求,推动更多的市内企业融入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要在营造服务环境上“补短升级”。衡阳地处中部内陆,不沿边不靠海,必须把推进基础设施的多元立体、互联互通、绿色智能作为深化开放合作的一项“重头戏”,完善综保区和“智慧口岸”功能,以大通道、大通关促大流通带大产业,变交通走廊、通关走廊为经济走廊。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敞开胸怀温暖彼此,才能拥抱整个世界。衡阳作为造纸技术发源地、船山思想诞生地、湖南革命主阵地,必须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敢想敢做,敢闯敢试,深度融入全球经济趋势,秉持发扬与时俱进、群体协作的大雁精神,从开放中借力助跑,在合作中借梯攻坚,奋力建设三湘开放合作的先行区和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