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1月05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现实版“桃姐” 想到的……
  张  涨

  据报道,50多年前,孙锦秀丈夫离世,王秀英作为保姆照顾她三个年幼女儿。1980年孙锦秀再婚,有人建议给王秀英一笔钱让她另谋生路,孙锦秀说不能丢下她不管,这一管就是37年。“当年她养我女儿们的小,如今我们养她的老,天经地义。”

  看到这条新闻,笔者不由得想起曾看过的一部电影《桃姐》。这部电影里,讲述了一位长期在一户人家工作的保姆,与这家人产生了亲人般的情感。这样的故事,让人感到人间自有真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雇主一家用心用情照顾保姆一生,只是少数案例,通常不具有普遍意义。现实版“桃姐”的故事固然感人,但在深层次上仍有值得我们深思之处。

  其一,在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还应得到更大的重视。新闻中也提到,雇主孙锦秀之所以在已不需要保姆服务的情况下,还将王秀英当作家人一样为其养老,有考虑到王秀英“孤身一人”的因素。这背后,雇主不放心老人一个人是一个主观原因,社会各层面对“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尚不到位的现实,也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假如抛开感情因素不谈,社会上能找到合适的养老机构接纳老人,对雇主和保姆双方而言未必不是一个好选择。

  其二,具体到保姆行业,各种福利保障还有很大欠缺。如今保姆行业逐步摆脱了“亲戚介绍”等老传统,各种中介机构成为家政服务市场的主体。但相当一部分中介机构不与保姆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也不为其缴纳五险一金。这一方面不利于保姆行业进一步提升规范性,另一方面也对保障保姆的长期利益不利。举例而言,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待保姆年纪太大而失去了职业竞争力之时,该如何安然养老?并非每一个“王秀英”都能遇到孙锦秀这样的好雇主。

  正如这位保姆所说,碰到了一个好雇主是她的福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要实现包括保姆行业在内的各种老年群体老有所养的整体目标,不能靠碰运气的“福分”,而要靠扎实的社会保障兜底。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宰客的雪乡难“长红”
“流浪者成新市民” 诠释高质量民生
斑马线前要讲法
由现实版“桃姐” 想到的……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由现实版“桃姐” 想到的…… 2018-01-05 2 2018年01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