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1月05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浪者成新市民”
诠释高质量民生
  最近,安徽合肥市救助管理站45名长期寻亲无果、滞留在站的残疾流浪乞讨人员,经由合肥市公安局采集指纹、拍照、办理落户手续,真正成为合肥市的市民,今后将可享受社会福利院的专人照顾以及定点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可以享受医保等各种市民待遇。此举被网友赞为“冬日里的一股暖流”,是具有施政温度的做法。

  

  1.“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同样应该“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诚然,抓住并且解决流浪乞讨人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事,但这是增进城市温度的大问题,是应该做的事情。

  正如网友所说,“流浪者成新市民”是很有温度的做法。其实,如果仅仅从温度的维度出发认识这一举措的意义,可能还是“小”了一点。跳出温度看热度,把温度与热度联系在一起,更能够看到这一举措的真正意义。——评论员  乔   杉

  

  2.一个现代化城市,不仅有着高质量的发展,而且有着高质量的民生,人们在这个城市生活,不仅能够拥有更多的人生出彩的机会,而且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终极意义。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很难想象,一个大楼林立但缺少人情味的城市,会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体验。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有智慧的城市也往往是一个有人文的城市,总是把宜居与宜业并重。

  流浪者成新市民既有民生意义也有发展意义。当然,囿于自身能力与实际,要求所有城市让所有流浪者都成为新市民,可能不太现实。但不管如何,城市不能把民生幸福与经济发展割裂开来,而应该掌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平衡。——评论员  毛建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宰客的雪乡难“长红”
“流浪者成新市民” 诠释高质量民生
斑马线前要讲法
由现实版“桃姐” 想到的……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流浪者成新市民”
诠释高质量民生
2018-01-05 2 2018年01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