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雪乡的雪再白也掩盖不掉纯黑的人心!别再去雪乡了》的文章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作者说,自己预订了两晚三人火炕房,到达后却被商家要求只能住一晚,第二晚要去和其他游客一起睡大通铺。作者便决定只住一晚,可在退费问题上又被店家刁难,而后还遭遇了在游客中心60元买一包泡面、导游推荐的游玩项目名不副实等问题。
尽管在1月3日,有关管理部门对涉事旅馆进行调查后表示,店家确实存在价格欺诈行为,按规定对其处罚5.9万余元,同时发现店家卫生及消防方面存在问题,已责令限期整改,但声称的宰客现象“只是个案”,却令人难以信服。
犹记得,早在三年前,新华社就报道过一起“雪乡宰客”事件:有网友以《实拍:雪乡,能不能不这么黑》为题,曝光了雪乡存在的“天价”宰客问题——一个土炕标间收费高达3200元一天,“一桶方便面15元,加开水10元”……“雪是白的,心是黑的”,黑龙江雪乡今次再曝宰客事件,广大网友如此感慨,并非无的放矢。
再想到雪乡的“成名史”,大家更是怒其不争:雪乡指黑龙江双峰林场雪乡,2013年因热门综艺《爸爸去哪儿》在此取景而迅速走红,近几年来更是吸引了大批节目粉丝前去观光“打卡”。一夕爆红已是大幸,为何不好好爱惜自己的羽毛?如此热衷于“一锤子买卖”,想着法子捞快钱,无疑是在急速消耗公众好感,小心“不作不死”啊!
当地相关部门将宰客现象归咎于个别商人,试图洗白雪乡旅游形象,其“护犊之心”可以理解,但不明智。要知道,雪乡的雪景美则美矣,却谈不上“别无分号”。如此看似雷厉风行,实为“头痛医头”的机械化、被动性事后执法,对于当地景区尽快实现善治的目的,恐怕收效甚微。2015年就曾被曝光过的问题,如今又重回大众视野,就是有力明证。为今之计,相关部门应及时跟进监管,通过理性的规则和严密的执法,将当地旅游市场纳入常态化的法治治理轨道,切实让当地的旅游服务质量配得上当地的美景,对得起远道而来的游客。而这,才是“真爱”,才是“为它好”!
随着旅游业被定位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以及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加速,现在的旅游从业人员使命感应更加突出。再次提醒雪乡的各商家,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将自身盈利与景区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慕名前来的游客“来了想再来”,这才是景区健康发展及长长久久红下去的“终极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