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06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道伪命题的心灵鸡汤
  朱昌俊

  当你遇到需要拒绝的情况时,你敢说“不”吗?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遇到需要拒绝的情况时,54.3%的受访者敢于说“不”,14.2%的受访者不敢。60.4%的受访者担心说“不”影响与对方的关系,73.1%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学会说“不”。

  “成长,从敢于说不开始”,“敢于说不,善于拒绝”。类似的“箴言”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不少心灵鸡汤文,也热衷于表达这样的主题。而这次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敢不敢说不”的问题,确实在困扰着不少受访者,七成以上受访者称应该学会说“不”,就是一种直接体现。

  这里的“应该学会说不”,不是说要对所有人的求助都说“不”,而是单指“需要拒绝的情况”。这看似限定了说“不”的范畴,但仍然显得标准模糊。

  到底什么是“需要拒绝的情况”?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当然一眼就能看明,但生活是复杂的,很多来自他人的请求难以简单定性。一种被大多数人同意的回答是:不在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内,且帮忙后对自己没好处的事,就可以拒绝。可即便这样,也无法构成“应该学会说不”的绝对理由。要知道,不少时候,帮助他人、答应别人请求,并不能用对自己有无好处来作“必要性”认定。人生存于社会之中,意味着协作、互助必不可少,如果仅凭对自己是否有利来形成价值观,很难说不会影响到社会的协作程度与道德发育。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将一些原则性问题,比如官员的堕落、个人陷入违法犯罪的歧途等,也简单地归咎于个人没有学会说“不”,显得有偷换概念之嫌。

  说到底,到底应不应该拒绝某件事,只要不违背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凭自己的好恶与利益考量来作出选择。对个人而言,可归为个体选择,与所谓人格独立与否关系不大,所以敢和不敢说不都应该获得尊重。至于原则性大问题,本就不是什么该不该“拒绝”、敢不敢拒绝的问题,因为法律、道德已经对之有清晰界定。因此,屡屡出现的“应该学会说不”式说教,不过是一道伪命题的心灵鸡汤,并没有太多的实际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八项规定表情包”是宣传理念的创新
尊重每一个用心 的劳动者
让诚信红利惠及每个人
一道伪命题的心灵鸡汤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一道伪命题的心灵鸡汤 2017-12-06 2 2017年12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