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与老公闲聊时提到了“家风”,我问老公:“家风到底是什么?你家的家风又是什么呢?”老公想了想,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家风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风气;家风是一种无声的教诲、无言的嘱托、无痕的传承,是最基本、最经常、最具有影响力的正能量教育。而尹家的家风就是孝、勤、艰苦奋斗乃立家之本,为医者以心善而为之。”
“孝、勤、艰苦奋斗乃立家之本,为医者以心善而为之”,简简单单的20个字在我家公的身上得到了诠释,他也一直以此教导着子女、孙辈们,一直延续、传承着良好家风。
家公有五兄弟、两妹妹共七兄妹。上世纪90年代初,爷爷奶奶原来住的老屋年久失修漏雨,还有倒塌的危险。当时,其他叔伯们家庭条件都不好,住屋都困难,家公二话没讲,接两老到自家老屋住,一直到前两年奶奶去世、老屋建新房时。爷爷奶奶三病两痛,身体不适,到衡山看病,家公陪的次数最多,嘘寒问暖、迎来送往最频繁。去年家公病重期间,其他叔伯们一致提出让他安心养病,不再轮供爷爷,家公坚决不肯,至死不渝要承担自己为人子的最后一份责任、最后一份孝心。
家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他天资聪慧,智力过人,成绩优异。中学时期,先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江中学和岳云中学。在岳云中学上学期间,积极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积极追求进步,积极投身多快好省建设新中国的革命浪潮,被长江公社推荐为知识青年进城务工。他先从办事员跑腿干起,难事苦事都不嫌,脏活累活抢着干。两年后,家公因吃苦耐劳、认真负责,被县工作组安排到县人民医院跟班学医。学医期间,他从药剂学徒干起,白天跟师傅切药、制药,晚上挑灯苦读自学中医药理知识,从一个医学的门外汉,到熟谙中医药理知识的业务骨干,再到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家公一步一个脚印,半工半农、半耕半读,工农学商兼顾,始终坚持坚守着艰苦奋斗的行径。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勤劳肯干也是家公的写照。他白手起家,从最开始老家的几间泥土陡壁屋,到红砖屋,再到现在的小四合院,一砖一瓦、一树一木都是靠家公勤劳的双手干出来的,凝聚了他无数心血和汗水。即使早上5点出门,晚上8点归家,家公从不说苦;即使白天单位上班,晚上回家干活,家公从不叫累;即使工作劳心,农事劳力,耕读劳身,家公从无怨言。
家公身为医生,怀着一颗仁心仁德的心,一生都在治病救人、扶危解困、帮人助人。他在老家开药店期间,不管乡里乡亲家庭条件如何,始终不忘为医者以心善而为之的初心,把治好病、解好难放在第一位。即使病友一时困难没钱支付,也不碍事,他总是和颜悦色,笑脸迎送,一如既往。家公在医院工作期间,乡邻乡亲不管是家人三病两痛、还是其他急事难事找其帮忙,只要做得到的,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忙,做不到的,甚至去求人也帮忙到底。普济苍生、救苦解难、乐于助人,是家公一生做人、行医的行为准则。
家公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家族的良好家风。虽然今年3月他因重病医治无效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孝心、勤劳、艰苦奋斗、医者仁心善心德心将是我们晚辈们的精神行为财富和一生学习的榜样。
从家公传承的家风,我看到了这也是“八个更加懂得”的折射:更加懂得珍惜、感恩,家公才会始终做到尽孝尽责;更加懂得学习、奋斗,家公才会始终做到怀揣梦想努力奋进、谦虚好学、超越自我;更加懂得敬畏、坚强,家公才会始终做到有信仰、有抱负,披荆斩棘、全力解难、勇往直前;更加懂得尊重、舍得,家公才会始终做到以仁、善、德心对待周围所有的人,在取舍之间权衡,成为高尚纯粹而有道德的人。
作为家庭一员的我,应当成为一个良好家风的传承者、发扬者,使良好家风和“八个更加懂得”在我家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好家风,我们一直在;好家风,我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