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相观点
有位朋友向笔者吐苦水,说他孝顺母亲不仅没讨到好,反而受到母亲的数落和抱怨。他带着母亲外出旅游,母亲满脸的疲惫数落他:“你钱没地方花了是不?看这看那都要钱,还累死人,真是用钱买罪受!”母亲总是宅在家里,他担心寂寞,便请来左邻右舍陪娘老子唠唠嗑、打打牌,母亲却不高兴,背着人生他的气:“你安什么心啊?叫来这些人,吵吵闹闹没个歇,还让人安静不?”
站在朋友的角度,我很同情,至少他是心怀孝顺才这么做。但换成他母亲的角色,恐怕同样不会领情,因为对这样孝顺的方式不满意嘛。她不喜欢外出旅游,也不喜欢人多热闹,偏偏儿子强加于人,她老人家能不反感?所以,在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尽孝不能用钱的多寡来衡量,而是要将老人的满意度作为标尺,读懂老人的心思,用老人乐于接受的方式行孝,做老人满意之事。切不可强迫老人的思维与自己同步,乃至做出“事与愿违”的傻事来,而后还抱怨老人是有福不晓得享。
作为晚辈后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了解老人的思想情绪,掌握其生活习性及精神需求,再有的放矢地行孝,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而现今恰恰是晚辈不去研究老人,凭借自我的意识去强迫老人接受,总以为在老人身上舍得花钱和多用钱就是孝顺。否则,别的都不是。试问:现今老人还有几多人在愁吃愁穿吗?老人除了老有所依,还有老有所乐呢!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现今老人的观念也新潮,也追求一些精神享受。因此,仅仅愿为老人花钱就是尽孝的观念已落伍。晚辈后生孝顺老人,务必“投其所好” ,让老人真心满意,才算尽到了责任。比如,有的老人喜动不喜静,也有喜静不喜动的,晚辈后生就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当然,孝顺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作为老人,既要安享晚年尽可能多地得到满足,同时还要体贴晚辈观念上的差异,遇事多沟通商量,争取双方满意。唯此,儿女尽孝便会贴心贴肺,老人的晚年生活才会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