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上时间到线下空间的穿越从铁腕治污到梦幻家园的穿越
■文/图 本报记者 谭浩泉
地处浙江中部、金衢盆地东缘的义乌市,建县于公元前222年,古称乌伤,因孝子颜乌而得名。义乌名人辈出,历史上孕育了禅宗傅大士、文宗骆宾王、武宗宗泽、医宗朱丹溪“四宗”及现代的陈望道、冯雪峰、吴晗红色“三英杰”。星月轮转,此番采访,让我们见识这方地灵人杰之地,如何以一片很轻的鸡毛精彩演绎“莫名其妙”的时空穿越。
从一片鸡毛到买卖世界的穿越
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肯定见过这种情景,货郎挑着上箱下箩货郎担,摇着拨浪鼓沿村高声叫唤:鸡毛鸭毛鹅毛换糖换针线啰!一筐鸡毛,能换回好多东西,那是儿时温馨的记忆。义乌人最擅长做货郎,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是他们纾解生活艰难的谋生之举。义乌人在浙江乃至全国各地走街串巷,也给各地人们带去便利与欢乐。就是凭藉这种崇商、重商、善商的意识和文化品格,义乌人演绎出了一曲壮观的商贸传奇——在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时间里,义乌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其发展是“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并称之为“世界小商品之都”。
义乌是一座城,更是一座市。气势磅礴的国际商贸城,引领着全世界小商品风向,闪耀着无与伦比的睿智与光芒。共640余万平方米的市场中,经营商位7.5万个,汇集26大类210多万种商品,去年交易额3731亿元。义乌本地人口77.6万,登记在册的外来建设者就达124.3万!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50多万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客商常驻义乌,商品出口到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229亿元。
买全球,卖全球,好一幅琳琅满目包罗万象的“义乌上河图”!她配称“新丝绸之路起点”的响亮称谓!
从线上时间到线下空间的穿越
如果说线上以时间为先机,线下则以空间为动能,义乌电商同样勇立于市场潮头,线上线下融合共生,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义乌最能感知市场的温度。从城市到乡村,全城创业氛围浓厚,现全市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卖家账户数超25.5万个,内贸网商密度居全国城市第一,外贸网商位居第二,快递业务量占全国1/30。义乌已连续三年位列“中国电商百强县”榜首,成为唯一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6年电商交易额1770亿元。
在被称为“中国网店第一村”青岩刘村,记者看到一组数字,该村在册人口1730人,电商从业人员就达到2.5万人,平均年龄25岁。2016年全村3500多家网店销售额达50亿元。
从铁腕治污到梦幻家园的穿越
无论是沧桑清雅的佛堂古镇,还是风华再现的义亭龙窑;无论是春风十里的上溪桃花坞,还是水木清华的苏溪滴水岩;还有山水如画的大陈九都,出尘绝艳的赤岸西海,人间尘外的二十三里华溪……到义乌,到哪里,山水都会有自然妥贴的安排。
殊不知,这份诗情画意来之不易。浙江“五水共治”中,义乌铁腕治污,2013年至2016年三年,共安排897个治水项目,投资额达80多亿元!市里以“可游泳”为目标,以“河长制”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推动,水岸齐抓,标本兼治。并创新源头治水模式,统筹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实现了从流域治水向源头治水转变,从应急式治水向长效治水转变,从项目建设向建管并重转变。
这是农耕文明的时空穿越,义乌人在认真呵护,倾心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