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长不高”问题
“我们国家现在有300万名乡村教师,他们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脊梁,是农村孩子成长的园丁。”陈宝生介绍,针对年轻教师不愿到乡村教书的“下不去”问题,2015年我国颁布实施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特岗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毕业生到乡村工作。而为了让乡村教师“留得住”,中央财政投入52.53亿元,提高乡村教师补助,让8.1万所学校的近130万名乡村教师受益。为解决“教不好”的问题,教育部门采取措施鼓励水平比较高的校长教师向乡村流动,并培训乡村校长380万人次。而要让乡村教师告别“长不高”,要解决评职称等职业发展问题,做好制度安排。
从单纯扶贫转向综合扶智
陈宝生介绍,目前,教育扶贫正在从单纯扶贫转向综合扶智、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下一步,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在基础建设和学生资助方面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要明确各个学段的人口数量和不同需求,进行分类帮扶、精准扶贫。同时,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组织高校教育单位对口帮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脱贫,运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脱贫效果。
培养“大国工匠”让职业教育不再“低人一等”
陈宝生说,“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关系非常密切。
“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还需要培养鲁班。”他认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社会理念上面临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问题,自身教学面临重课堂教学、轻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
他说,要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和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加快人才培养,要促进产校融合、校企合作办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通过修订职业教育法,引导整个社会转变观念,建立起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立交桥”,改变目前两者相分离的状况;要改变普通高校先录取、职业学校再录取的制度,让职业教育不再“低人一等”。
不倡导延伸义务教育年限
陈宝生表示,目前由于条件不具备,教育部不倡导延伸义务教育年限。他说,义务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教育制度,是向上(高中三年)延伸还是向下(学前三年)延伸,要依法确定。
所谓义务教育,其特征包括强制、普及、均衡。“从强制的角度来看,现在如果向下或向上延伸,会带来很多问题”,陈宝生说,目前我们还不具有这样的社会基础、社会共识。
在均衡的问题上,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间还不长,水平依然较低,中西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在均衡上还有很多问题。
因此,他总结说,义务教育无论向上、向下,延续的基础还不牢靠。从国际看,大部分地区的义务教育也是九年制,这有一定道理。
在新历史潮流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双一流”建设与过去的“985”“211”区别何在?
“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这是一个全新的计划,在‘985’‘211’基础上,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在新历史潮流下推向前进。”陈宝生说,“双一流”的标准是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不是“985”“211”的翻版、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
陈宝生说,为了避免成为“211”和“985”建设的翻版,“双一流”建设明确了遴选范围,并确定了公平竞争的原则。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将被平等对待,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等进行遴选。
2020年建4万所足球特色学校
“给中国足球提高竞技水平,开了一条人才成长的新通道。”——陈宝生这样描述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的意义。
据他介绍,目前,我国已确认了1.3万所足球特色学校,今年要达到2万所,到2020年达到4万所。“做大分母抓普及,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们要建4万所足球特色学校,参加的人越多,我们从中选择的余地更大。”
他认为,在做大足球特色学校这个“分母”的同时,还应做强“分子”,也就是抓竞赛,通过竞技、比赛将足球人才选拔出来。同时,校园足球还要有序发展、循序渐进,不能一窝蜂、一哄而上。
解决校园欺凌,建立校园内防范机制
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常常被相提并论,混为一谈。陈宝生表示,有必要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进行区分。
陈宝生认为,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同学之间的一种失范行为,但不是犯罪。校园暴力是犯罪,是违法行为。二者有时会有一些交集,校园欺凌可能有时带有轻微违法性质。
“对于这种校园欺凌,教育部和高法、高检、公安部等单位进行了综合治理。这两年综合整治以后情况大有好转,但还没有根本消除。”陈宝生表示,解决校园欺凌要建立包括校园内的安全防范机制和校园外的综合治理机制,用社会、家长和学校的力量进行综合防范。
“还要加强教育,加强排查、督导。当然还需要有专门的力量,大部分中小学已经在校门口设立了保安人员,有的还设立了法制副校长,这个机制很好,我们正在推广。”他说。据新华社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