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1月19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证“舌尖上的安全”,打假别“假打”
  →

  热点辨析

  周卫国

  临近春节,关于食品安全的话题自然引发关注。据央视报道:在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的一些普通民宅里,每天大量生产“太太乐、王守义、李锦记”等知名品牌的假冒调料。这些假冒劣质调料以物流配送或送货上门的方式,流向全国各地。独流镇聚集的造假窝点多达四五十家,每年产值以亿元计,造假历史长达十多年,成为“北方调料造假中心”,成为食品调味市场的巨型“毒瘤”。

  自前些年发生含有三聚青氨、苏丹红成份“毒奶粉”“毒鸭蛋”等食品安全事件后,世人对舌尖上安全的关注空前,2015年出台了有“史上最严厉”的《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在最严法治下没能实现“天下无假”,独流镇大规模制假造假售假的暴光,为春节的食品安全拉响警报。提醒人们,要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打假绝不能“假打”。

  从相关报道看,独流镇调料制假具有常翻新的手段、可乱真的包装、分散开的窝点、成体系的链条等特点。独流镇当地有关部门虽也常开展清理查处行动,打假结果却是打而不止、查而不绝。分析此“毒瘤”的长期存在,一方面是有造假者狡诈隐匿、刻意躲避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监管打假工作不力、查处不实、持续不久的原因。从以往的经验教训看,食品安全乱象丛生,通常与有相关部门思想不重视、责任不到位、查处不彻底、打击不得力等因素,还有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等存在。也许正是这些原因,才让独流镇历来的打假成了“假打”,让工作走了“过场”,行动没见成效,结果打了水漂。

  保证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打假就要动真格、使真劲、用真功、求真效,真打假真见效。一定要对食品安全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以对人民群众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对食品安全保持“零容忍”和露头就打高压态势;要依法严管,严查严究,形成纵向到顶,横向到边的全方位、全领域、全时空监管格局,不给食品造假留有细小存在的土壤和空间;要落实食品安全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和监管职能部门的专职责任,政府、食药监、公安、交通等共同形成抓食品安全工作的合力;对独流镇这样的制假造假“毒瘤”,下决心及早全面整治,做好“查、封、抓、追”的工作,既端窝点,又斩链条,追主谋,抓主犯,一查到底,除恶务尽;要严肃追责,既查问造假贩假者之罪,又追究职能部门监管不力之责。抓食品安全还要持久用力,久久为功,通过不断努力维护净化食品安全的市场环境,促使食品“天下无假”局面的形成,让人们安享美食口福之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轻压力”载不动 “常回家看看”
何必“衣锦”再“还乡”
保证“舌尖上的安全”,打假别“假打”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保证“舌尖上的安全”,打假别“假打” 2017-01-19 2 2017年01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