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6月29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罚抄6000遍古诗词
能“罚”出什么?
  →

  世相辣评

  李红军

  27日,陕西商贸学校的学生爆料称,学校在组织学习背诵国学经典古诗词,有的学生因为背不下来,老师就让背不下来的学生将120首诗词每首抄写50遍,一共是6000遍。“如果不抄,学校就不给发放今年的国家补助金1800元。”

  学生不爱学习,120首古诗词背不下来,陕西省商贸学校就断然采取了“罚写”措施,背不下来的学生每首抄写50遍,全部抄写下来就是6000遍。笔者以为,学校这种“以罚代管”是对学生权益的粗暴践踏。客观地说,学校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意在让学生们多一些国学知识,但是,良好的愿望不能侵害学生的权益。120首古诗词,每首抄写50遍就能让学生“长记性”吗?恐怕未必。

  学校让学生学习国学知识,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但是灌输国学知识要循循善诱,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辄“以罚代管”十之八九不会有好的效果。一来这样做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要知道,学生和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作为老师必须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要求学生抄写6000遍古诗词,显然是一种“恃强凌弱”。二来这种“以罚代管”简单粗暴,有违教书育人的良好初衷。当下社会,有些老师把“罚”当成管理学校的不二法器,学生做错了事,罚站;作业没有按时完成,罚写。似乎“罚”可以代替一切,显然这是剑走偏锋。 

  至于说到不发放1800元国家补助金,这更是一种“权力任性”。国家补助金是按人头发放的,并不是按照学习成绩发放的,学校随意克扣学生的1800元补助金,凭啥? 

  从另一方面讲,学生长不长“记性”不在于学校的处罚力度,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讲,你即便不处罚,他们也能自觉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各种作业,而那些顽劣的学生,你甭说罚写6000遍,就是60000遍又有何作用?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应该更多地体现人文情愫,不能动辄成为“施暴园”。中专生大多数已经成年,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把那些不太听话的孩子打入“另册”,只能事与愿违。这个时期的孩子本来就叛逆,如果教育方法再失当,很容易导致这些学生的厌恶与反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别让所谓的“颜值”迷了方向
《三人行》, 杜琪峰有多少失望在其中呢?
罚抄6000遍古诗词 能“罚”出什么?
说道说道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罚抄6000遍古诗词
能“罚”出什么?
2016-06-29 2 2016年06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