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刘 娴
图/本报记者 陈太仰
生活中的她,是个典型的“90后”,爱搞怪、爱“臭美”。在工作中,她自信开朗,是能说会道的衡阳日报社记者。
但是只要手一碰剪刀和纸,她就会完全沉浸在剪纸艺术中,废寝忘食,花几个晚上去绘图、构思,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创作达半年。
她就是谭琴,认识她的人都称她为“才女”。昨日举行的全市“五四”庆祝大会暨青年创业梦想秀现场,她作为杰出青年代表上台展示才艺,现场完成了一幅剪纸作品《圆梦》。
<<初中参加纸模大赛,捧回全国金奖
“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郭沫若曾以这样的诗句赞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提起剪纸,不少人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位白发老太拿着剪刀在灯下忙活的形象。可谁也想象不到,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会和一个90后女生联系在一起。
外婆是谭琴的“启蒙老师”。原来,谭琴的外婆是村里有名的裁缝,逢年过节喜欢剪些窗花。在外婆身边长大的谭琴受此影响,从小就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4岁时,她最爱的“玩具”便是外婆的裁缝剪刀,有一次还将家中夏天睡的席子剪出一个个洞。初中时,她第一次参加全国纸模服装设计比赛,就获得了金奖。
<<她的剪纸作品突破传统、富有创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谭琴在电视上看到了“全国十大民间剪纸艺人”刘伟南创作的“衡阳八景”,不禁感叹,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剪纸只是“小儿科”。得知刘伟南就在衡东,求学心切的她第二天便乘车前往衡东拜师学艺。大学期间,她对剪纸的热爱也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钻研剪纸。在刘伟南的悉心指导下,她的剪纸技艺日臻精湛。
在刘伟南眼中,谭琴对剪纸艺术的悟性极高,进步飞快。他说:“更多时候,我没有将她当成徒弟,因为她的剪纸技艺精湛且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创意。比如说,她有意识地将湖湘文化融入剪纸,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
<<耗时半年创作的作品捧回全国大奖
大四时,她耗时半年创作的作品《潇湘八景剪纸长卷》获得全国农业创意大赛优秀奖。这是一幅长约7米,宽约0.6米的长卷,由平沙落雁、潇湘夜雨、洞庭秋月、山市晴岚、烟寺晚钟、江天暮雪、远浦归帆、渔村夕照八景构成,每景独立成篇,然后连成长卷。记者看到这幅长卷时也被深深的震撼了,不由得惊叹她的心灵手巧。
创作《潇湘八景》的过程中,谭琴花了3个月的时间进行设计,为了表现“雁峰烟雨”水气上腾如雾、眺望湘江似带、时隐时现的情景,她从网上搜索素材,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精雕细刻做出效果。为了凸显湖湘文化、衡阳文化的特色,作品边框造型特意采用了衡州窑器皿的大雁图腾。
近年来,谭琴的多幅作品参与了湖湘民间艺术展,其优秀作品《头碗合家欢》被中国剪纸民俗协会收藏,还有作品作为赠品被国际诗坛泰斗洛夫先生和日本贺滋县前知事收藏。
说完剪纸,谭琴还跟记者谈到她在民间艺术方面其他爱好。原来,除了剪纸她还学习了篆刻、木雕、拓片、葫芦丝,这些古老的艺术均对她有着独特的魔力。如今,她立志要做一名湖湘民间艺术的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