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沉睡的谷子,
在仓库里听我们说话、走路、呼吸,
熬过漫长的冬季。
它也具备童真、调皮、神秘的力量。
《一颗沉睡的谷子》——王延辉
跟种子说话、让水稻听音乐、为农场动物们写诗,这一切听上去是多么不可思议甚至荒唐……
一位衡阳县男子在他的农场内正进行着他独创的“精神农法”实验。
王延辉,今年42岁,热爱创业喜欢创业的他,做过会计、在大学开过琴行、清吧,也办过心理教育机构,因其倡导公益性与服务理念等原因,每次创业收益都有些不堪。赚钱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一直在寻找一种让心灵快乐的创业方式,最终他选择在家乡买下一块农场,以一个修行者的身份,在山水田园间体验一种耕读生活。不但如此,他在国内独创“精神农法”也为他带来了一笔小小的财富。
创造纯天然有机农场
为实现自己的耕读生活,2011年底,王延辉流转了一块1000余亩的地。这是一块偏远地区的荒地,田地已荒芜了十余年,虽有山水,却没有丝毫生机。见此情况,王延辉欲将荒地打造成一块生机勃勃的有机农场。2012年,他的有机农场建起来了。他在农场养殖了108只鸡、8只鹅、10条狗,4只鸽子、2只鸭子,在园内修建水库,水库中养殖了鱼。王延辉告诉记者,所有的动物都是生态放养。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在王延辉的改造下,偌大一个农场瞬间变得生机勃勃。夏日,闲来无事,王延辉会在树下为农场的鸡鹅弹奏一曲,或在水库边为鱼儿“献歌一首”,或在夜晚与家中的小狗说着“悄悄话”。王延辉深爱着自己的农场,也爱着农场内的每一只小动物,他为它们都写了诗。“原非虎,黑鬓弑残宅,半月阴云匍老壑,还君不死傲冬埋,李树复花开”,这是一首他为农场内一只死去的藏獒所作的诗。他深爱着大自然,他的文艺取之于脚下的这块土地,也深深地植入了这块土地。王延辉告诉记者,耕读生活是他的一种理想与爱好,自建农场两年来无收入。
采用精神农法种植水稻
王延辉曾是一名运动员,获得过2010年的南岳登顶国际自行车比赛的第一名,身体素质很好。两年前的一天晚上,饭后王延辉感觉胃一直不舒服。凌晨时分,肚子一阵绞痛,王延辉在床上折腾了一晚,最后还吐了酸水。王延辉断决是食物有问题,他不禁感叹:当今的食品实在让人不放心,像我这种运动员都被问题食品折腾得死去活来,那些身体一般或较差的老百姓面对这种问题食品该如何是好?
一番思考后,王延辉决定大面积种植水稻。2012年春,王延辉在农场里种上了260亩水稻,并开始保护周边的空气,开发地下水,维持昆虫多样性。
刚开始,王延辉采用的是不用农药、化肥、农家肥、除草剂和转基因种子的自然农法。一天,王延辉看到了《木村的苹果》这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里,木村用自然农法栽种着苹果树,可是苹果树上不长果子只长虫,这让他懊恼不已。一天,他从山上的一颗野生的栲树上得到启发,于是他在果园里大量种植大豆,大豆根部密密麻麻的根瘤菌,增加了土壤里氮的含量。然后,种植杂草,让小昆虫小动物进入他的果园,让植物和动物去建立它们的生态系统。木村像傻瓜一样苦撑了11年,终于等到了“好吃到令人惊讶的滋味”的苹果。
受故事的启发,王延辉在自然农法的基础上独创出“精神农法”。每日清晨,他在水稻旁摆放了15台音乐播放机,让水稻在美妙的音乐中成长。几年来,王延辉都在农场内修行并坚持着不杀生原则。在田间,王延辉也持续着自己的艺术创作,跟种子说话,在稻田里弹琴、为水稻写诗。“多数农场主都像国王,而我更像是它们的父亲,细心地呵护着它们。”王延辉说道。
经过一年精神农法的耕种,农场内产出了自然纯净的大米。王延辉将它们进行了轻加工,做成了糙米、胚芽米与紫米。剩余的米酿成米酒,进行销售。现在,在良好的口碑下,不光附近的村民过来购买,全国各地都有了慕名订购者,销售业绩蒸蒸日上。
农场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去年,2015年第二届船山文化夏令营在衡阳县举行,其中的天地课堂项目在他的农场里进行,100个家庭在农场中体验大自然,吃着纯天然的农产品,王延辉与他们讲述着精神农法。
“社会要是能保持一种积极向善的观念,食品安全问题就能解决了。”王延辉表示,今后将参与一些大型农业论坛会议,将自己的精神农法宣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