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刘 娴
今年是李瑞斌与家人到衡南县咸塘镇南冲村敬老院给老人们拜年的第三个年头。在敬老院里,说起李瑞斌,老人们都念着他的好。
用善举给儿孙上一堂实在的德育课
2月18日,记者在咸塘镇见到了这位老人们念叨的“好人”——李瑞斌。他也是南冲村人,年近六旬。见记者来访,起初他并不乐意接受采访:“这有什么好宣传的,我现在身体还行,给老人拜个年理所当然,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叫‘孝敬老人天降福’么。”在记者的劝说下,他终于答应聊一聊自己做善举的初衷。
三年前春节,李瑞斌与儿子从镇上回村探亲,见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村里走动,特别揪心。于是与儿子带上礼品和红包,给当时敬老院里的26名老人每人送上了一份拜年礼。今年大年初二,李瑞斌带着两个儿子、儿媳,哥哥嫂子和孩子们又来拜年了,将拜年礼送到每个老人的手中时,为敬老院带来了丝丝温情。
“让我特别有成就感的不是敬老院的老人们的感谢,更不是别人的赞美,而是我的行为能感染身边的年轻人,让他们懂得敬老爱老。”李瑞斌说。他的善举等于是给儿孙们上了一堂实在的德育课,儿子、儿媳和哥嫂也陆续也加入了慰问老人的行列,就连小孙子也嚷嚷着要一同前来。
生活有热心,老人眼中的“孝心”人
在南冲村,说起李瑞斌一家人的善举,村民纷纷夸赞。在大伙眼中,李瑞斌的家庭条件并不算优越,但却是个对生活有热心,对老人有孝心的好人。
据咸塘镇南冲村敬老院院长陆元发介绍,村里的敬老院于2002年建成,起初还是有很多人关注并经常走动。如今,由于地处乡村,走动的人愈发少了。老人们靠国家补贴维系着基本生活,但“精神生活”却是很空乏的。像李瑞斌带上一家人到敬老院拜年的很少,每每来一回,都够老人们念上一整年。
78岁曹老与老伴同住,记者到访时,两位老人正在房间里看电视,唠嗑。曹老说:“我们都是孤寡老人,身边没个亲人照顾,大过年的李瑞斌还惦记着我们,这份爱心值得表扬。”老伴李奶奶也打趣道:“第一年他和儿子骑一辆摩托车,第二年就2个儿子分别骑一辆摩托车载着家人,这第三年就开小车了。他们家是人丁兴旺,日子也越来越红火,好人有好报啊。”
在曹老看来,李瑞斌不仅有孝心,生活中也是个很热心的人,遇到邻里乡亲有困难,他也会伸出援手,鼎力相助。有一次,李瑞斌与儿子在外遇见一名风餐露宿的老妇,见其可怜,父子二人为老妇购买食物并给予经济帮助,他的善举影响着自己的孩子,赢得了乡亲的赞许。
爱心传递,希望更多人关心孤寡老人
“每次来,老人家都很高兴。他们多是孤寡老人,希望有更多人来关心他们!”老人的感谢对李瑞斌来说其实太过言重,在他看来,如果大伙都来关心孤寡老人,那么他的举动也不会变得稀奇。
院长陆元发告诉记者,这个敬老院自2002年开放,目前住着26名孤寡老人,年纪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50多岁,其中还包括身患残疾、不能自理的老人。而工作人员包括其在内的只有3名,他自己负责安排生活,买菜。炊事员负责做饭,护理员已年过六旬,负责敬老院里的清洁卫生。按照国家补贴,老人们每餐伙食标准是10元,偶尔也有些社会人士过来慰问,除此之外,一些老人为了增加生活乐趣,还在院子附近养起了鸡鸭,种上了小菜,前几年还有老人养了猪。陆元发称:“只要老人身体健康,住在这里的生活基本能够温饱。有人来慰问,老人家觉得有人惦记心里也高兴。”
春节刚过,记者在曹老的房间喝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临走时,他还准备好鞭炮准备送客:“来的都是客,点上鞭炮热闹热闹。”
李瑞斌(左四)与老人们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