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厂将由机器人替代工人
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在进行一项大胆的尝试,计划利用先进的制造机器人来填充工厂。该项目需要配备先进技术、且能节省成本的机器人,其在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影响势必将影响全球。
像富士康这样曾经拥有30万工人的超级工厂,将慢慢地由大量的机器人替代工作。
今年的另一大机器人发展趋势带来的惊喜,是机器人之间有了知识共享体系。这将加速机器人学习过程,允许一台机器人立即受益于另一台机器人所掌握的内容。另外,得益于一种可适应不同系统信息的新方法,两台完全不同的机器人之间也能相互指教。
机器人会越来越有情商
不过别以为智能机器人只适合做产业工人,他们还会和白领“抢饭碗”,因为它们已经越来越有“情商”了。
安德鲁·摩尔是人工智能领域领先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他介绍说,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召集技术专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人工智能取代人工的问题。“这里人工智能取代的不是蓝领工人的生产工作,而是传统认为它们不能取代的、需要人与人互动的白领工作。”
摩尔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感受”人类情感是这一研究领域最重要、也最先进的一个方向。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网络安全实验室主任罗曼·扬波利斯基认为,计算机能够理解语言的能力最终会向人和计算机“无缝沟通”的方向发展。
“越来越精准的图像、声音和面部识别系统能让计算机更好探查人的情感状态。这种技术的发展在教育、抑郁症治疗、临床预后评估、智能客服、网络购物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扬波利斯基说。
实际上,一些商家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判断顾客在网络购物时是否开心或满意。例如顾客看着一件衣服说,“我想要这个样式的外套,但要更暖和一点点”,人工智能客服可以理解顾客这种要求。
机器人会懂得“深度学习”
机器人通常能执行一些精确、反复性工作,但很难执行一些新工作,无法处理一些不熟悉、或不确定的任务,机器人往往就“傻了”。
但这种局面正在改善,因为一些新技术和算法能够帮助机器人进行更快、更有效的学习。
有许多方法能够帮助机器人进行学习,其中一些已经在试验室中取得良好效果。其中一种方法可能对工业机器人带来深远影响,那就是“深度学习”。这种方法利用大型拟神经网络,已经能够帮助机器人理解图片、音频和视频内容。
IBM公司,已经用48块“TrueNorth”试验芯片构建了一个电子的啮齿动物大脑——每一块芯片都可以模拟大脑的一个基本构件。这个系统可以模拟4800万个神经细胞,基本可以与小型啮齿动物大脑的神经细胞数齐平。
据《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