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市将严格按照“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原则,对塔顶、塔身、塔匾额三大部位进行修复,塔前将扩建一个休闲广场和停车场
~~~我市将严格按照“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原则,对塔顶、塔身、塔匾额三大部位进行修复,塔前将扩建一个休闲广场和停车场
~~~我市将严格按照“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原则,对塔顶、塔身、塔匾额三大部位进行修复,塔前将扩建一个休闲广场和停车场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百多岁的来雁塔今年将迎大修
我市将严格按照“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原则,对塔顶、塔身、塔匾额三大部位进行修复,塔前将扩建一个休闲广场和停车场
  修缮后的来雁塔将“外貌”与“内功”兼备

  修缮后的来雁塔俯瞰图

  塔内存在100余处残损

  坚持“四原”原则修复

  ■本报记者  段玉贤

  

  近日,记者从市文物部门获悉,今年5月,我市有望全面启动来雁塔修缮工程。据介绍,此次修缮将对比历史资料留下的珍贵照片和上个世纪初期的测绘图等资料,全面修复塔顶、塔身、塔匾额三大部位,修缮原则为“原状修复”,使来雁塔重现明代年间的风貌。

  塔内存在100余处残损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来雁塔历经数百年风雨,如今塔身石材表面风化、酥碱严重,加之上个世纪80年代大修时更换的栏杆,样式突兀,与历史状况不符。墙面部分采用水泥封护,有明显的勾缝,部分门洞被封堵,部分砖石混砌,均不符合历史原状,对塔身均造成一定破坏。

  现在来雁塔一层南侧三个门洞全部被封堵,门洞上方、塔檐下方均被水泥涂刷,且水泥已部分脱落。塔身污损严重,有黑色、白色结晶吸附于砖石之上,塔内的柱身及柱头开裂、柱脚伴有劈裂痕。全塔存在多达100余处残损。

  400多年来,来雁塔经历了无数烽烟战火,饱含岁月沧桑,其中最大的劫难发生在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时期,塔顶宝瓶便是毁于那场战火。相传,一架被击中的日军飞机刚好撞断了塔顶宝瓶。塔身也在战火中被燃烧弹的火焰灼得漆黑。

  坚持“四原”原则修复

  据施工设计单位——来雁新城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修缮工程主要有3个特点:其一,此次维修工程严格按照“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四原”原则进行施工,在保证建筑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运用原构件、原材料,既充分尊重传统施工工艺,又合理运用国内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极好地解决了建筑物存在的各种病害及安全隐患,真实地再现建筑物承载的各时代的历史信息。

  其二,对于来雁塔不同时期遗存的痕迹和构件原则上予以保留,如不可能全部保留,将保护好最有价值的部分。此外,对于松动、表面腐蚀严重、人为修缮痕迹明显的砌体,进行局部添补,即,用原材料、原工艺进行残损添补,不扰动现有结构,不增添新构件。

  其三,对于墙体构造性开裂、砖石搭接通缝、砌筑通缝等严重裂缝,采用局部补强。在采用压力灌浆的同时,沿裂缝剔补两侧外包砖,调匀砖缝,用水泥砂浆砌筑,采用原砌筑方式,使来雁塔整体面貌既保持了原始风格,同时又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

  时隔27年,来雁塔再次进行修缮,科技含量成了一个“关键词”。

  由于古建筑墙体经常有砖雕等装饰物,加上墙体本身也属于保护对象,因此对古建筑拆除墙体重砌,会对古建筑的文物价值造成损害。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有充足的文字史料来推测、分析来雁塔建塔时的外观构造,而且湖南阁楼式砖塔分布广泛,目前仍存有大量同时期、同类型的塔,其构造及风格可以参考。

  据了解,此次修缮将采用组合钢管矫正墙体技术,组合钢管矫正墙体技术采用人力,通过微调螺杆对大面积倾斜、歪闪、扭曲、鼓胀的墙体进行矫正,能够有效保存墙体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灰层、砂浆、砌筑砖剥落的问题,将采用新材料——环氧树脂浆灌注处理,从而更好地保护古建筑原貌。  

  据悉,本次修缮在美化来雁塔外貌的同时,还将助宝塔充实“内功”。修缮将对来雁塔内部电路、排水系统、自来水供应进行全面改造。

  根据《来雁塔修缮方案》,除了完善管理人员日常生活及消防给水系统外,还将结合来雁塔现有地形,对地下电力、通讯和排水系统进行改造。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各类管线会紧贴墙面“敷”设,遇到突出砖墙面的情况将适度切槽,使圆钢、电线管尽量贴墙。室内外露明管线均与塔壁砖材、石材等外表色泽一致,保持外观协调。来雁塔前方将扩建一个休闲广场,广场入口处增设导游图、参观须知、景点介绍牌等,在广场旁设置卫生间、停车场。

  此外,来雁塔周边还将绕塔建约1米高的围墙,靠近围墙处配备座椅,给游客提供休息场所。届时,游客不仅能欣赏围墙内的风景,还能看到围墙外的风光。

  修缮为来雁塔充实“内功”

  现代技术为修缮保驾护航

  来雁塔曾经历5次大修。据《衡州府志》记载:来雁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市唯一留存的最古老的明代砖木结构古建筑,也是雁城三塔之一。据清乾隆《衡阳县志·古迹》载:“万历辛己(1581),宗伯曾朝节倡郡人建浮屠其上……经十三载而告成。”其后,清嘉庆、道光、同治及民国年间均曾修葺,基本保持明代建筑风格。1983年来雁塔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由市博物馆接管,1989年市政府对其进行了全面维修,并恢复了山门,开始对游客开放。

  >>延伸阅读:来雁塔曾经历几次大修?

  修缮前的来雁塔全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四百多岁的来雁塔今年将迎大修
评一评, 140个社区 卫生环境哪家好?
节期,我市查处 “宰客”的士41台次
衡阳晚报版面三A03四百多岁的来雁塔今年将迎大修 2016-02-19 2 2016年02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