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报告指出,当前我国住房市场发展严重失衡,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一线城市住房供求矛盾突出,房价畸高;三四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住房市场呈现阶段性过剩,库存高企。
由于配套资源集中、需求基数稳定等自带优势,有数据显示部分一二线城市去库存周期已经回归到12个月左右的水平。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北上广深的局部区域来说,去库存压力非但不大,甚至出现各大房企争相“增补库存”的局面。
反观三四线城市,前期积累压力过大、需求持续不振已形成库存高企的“死扣”。有业内人士此前向媒体表示,从2014年开始,大连、沈阳、长春等地都出现了楼市成交萎缩、房价大幅下滑的态势,上述区域经济的下滑对改善型住宅需求的购房者影响明显,导致购房者对未来楼市的上升预期信心不足。
随着楼市区域分化加剧,对应的解决之道亦不可“一刀切”,供需双端发力分而治之是目前业内的普遍观点。
“对于热点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调控政策应当有所区别,一线城市应更多的从供给侧做文章,三四线城市则应聚焦于需求方”,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向新华网记者表示。
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呈现回暖趋势,供不应求成为楼市的主要矛盾,在此类城市政策和企业需双管齐下:政策层面看,可适当提升土地的供应量和供应节奏,使供需双方达到平衡;企业层面看,需积极实施供给侧改革,在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升级上主动求变,从而刺激更多的改善性需求进入市场。
对于库存高企的三四线城市,顾云昌表示,应继续实施购房补贴、降低首付等金融财政方面的刺激手段,“刺激购房需求、提升市场信心是消化库存的有效之举”。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表示,三四线城市要做加法,即增加市场和人口的容量,而这就要提高三四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房地产不是孤立的,房地产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战略、产业的转移、财税体制的改革等联系在一起。”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