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北京,11月单月的土地成交创历史记录,成交土地19宗,成交额高达561.1189亿元;在上海,11月25日,杨浦拍出72.99亿单价地王,楼面价达到4.9万元/平方米,次日北外滩又出“地王”……
梳理今年以来各地制造的地王,不难发现国字号频繁现身。据中原地产统计,全国前11月成交的住宅土地总价地块前50名分布主要在一二线城市,但从拿地企业分布看,其中有29宗地块由国企或者国企参与获得。
无论从拿地金额还是从拿地热情看,土地市场的竞争参与者大部分以国企央企为主,由于体量和实力的“先天性不足”,民营企业在此番“地王争夺战”中的参与程度明显减弱。
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目前的土地市场已进入“土地寡头时代”,市场交易变成“豪门的游戏”。不仅中小房企进一线城市难度越来越大,实力不足的企业甚至有可能失去生存空间,最终被挤出主流市场。随着门槛提高,资金实力强大、本地资源丰富的“国字号”房企开始崛起,并成为土地市场的主力军。
伴随着高地价而生的,是市场对于一二线城市房价进一步“抬头”的预期。以10月20日北京拍出的丰台区花乡樊家村宅地为例,部分楼面价格高达到7.5万/平方米天价,经业内人士估算未来售价或达15万/平方米。有专家预测,未来核心城市的“豪宅化”难以避免,房企运营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事实上,一二线城市房价的回归已然是进行时。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11月百城价格指数显示,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34个。其中,深圳暴涨34.75%,北京、上海二手房均价同比分别上涨7.31%、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