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28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枇杷图

  ■刘新昌

  喜欢枇杷,不仅因为吃,更因为色。

  吃,自不必说,枇杷作为五月水果界的“顶流”,它秋荫、冬花、春实、夏熟,是“果中独备四时之气者”。吃它,无疑是啜饮四季之雨露,吸收天地之精华。2009年5月,去杭州旅游,我有幸吃到余杭区的塘栖枇杷,果大皮薄,肉汁鲜甜,第一次体会到水果给味蕾带来的极致体验。时隔两年,2011年5月,去苏州参加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安全质保培训,酒店对面不远处有个水果店,正在销售东山的白玉枇杷,散步归来,买了两斤回房,半小时就消灭完了。此后培训的半个月,以枇杷当晚餐,一点都不觉得乏味。白玉枇杷汁多核少,果肉洁白甜嫩,入口即化,爽而不腻,的确名不虚传。我的老家在雪峰山下,也有许多枇杷树,大多栽在向阳山坡或池塘边上,由于山中昼夜温差大,水质纯净,枇杷虽没苏杭的甘美,倒也酸甜可口,层次丰富,算得上枇杷中的中上品。

  色,就更不用提了,初夏时节,人间处处是美景。从天到云,从山到川,从花到树,每一处都蓬勃盎然,弥漫着强大的生命力。枇杷,作为初夏风光图中的一帧小景,那黄澄澄的果实与绿莹莹的树叶相互映衬,真的美不胜收。

  因为有着强烈的颜“色”对比,枇杷成了画家们的“画宠”。作家胡竹峰在《枇杷天下多》里写道:“金农的枇杷是高品,吴昌硕的枇杷是逸品,潘天寿的枇杷是能品,齐白石的枇杷是妙品。”真是佩服其语言的把控能力。

  刚巧家里有《吴昌硕画集》和《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集》,于是拿出来闲翻。只见吴昌硕画的枇杷,多采用大黄、青绿等明亮艳丽的颜色来铺陈,让枇杷金黄圆润的果实和苍绿肥厚的枝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艳丽又和谐,厚重且灵动,让人品画时顿觉口舌而生津,回味无穷。

  而国画大师齐白石呢,从27岁学画时起,就开始画枇杷了,画了60多年,留下许多精美的传世之作。起初,齐白石和其他画家一样,枇杷用藤黄点染,画成透明的金黄色,用重墨勾出枇杷叶的叶脉,用浓墨在叶子周围打点,画出枇杷叶的锯齿,再配以鸡、蚱蜢、螳螂等禽类昆虫,画作鲜而不艳、雅而不俗,充满初夏的生机勃勃之感。到了1922年,或许是画腻了,齐白石一改往日风格,将把金黄色的枇杷画成橘红色,反而更加娇艳欲滴,美不胜收。只可惜,此类作品,仅留下两幅流传于世。

  金农的《枇杷图轴》,我没见过,据说题跋很妙,“橛头船,昨日到,洞庭枇杷天下少,鹅黄颜色真个好,我与山妻同一饱。此予十年前自度曲也,本为晋岩世老先生画复书前词。七十六叟金农记。”

  有人认为这是金农将“我与山翁同一饱”记错了,写成了“我与山妻同一饱”。而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这首《枇杷》是他三十八岁与妻子黄慧姑同游太湖时所写,当时妻子就在身边,于是写实地表达“我与山翁同一饱”。后来,金农67岁时,黄慧姑去世。等金农76岁风烛残年作《枇杷图轴》时,自然会想起与妻子同游太湖的情景,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唯有将深深地爱恋幻化成“我与山妻同一饱”才能表达。此画作完后,第二年九月,金农去世,享年77岁。这份对爱妻的一往深情,与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提及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一样,情深意切,爱意浓浓,细细揣摩,真的让人泪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石榴花开(小说)
枇杷图
摘尽枇杷一树金
对比之写
家乡的枇杷熟了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枇杷图 2023-05-28 2 2023年05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