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邹红辉 通讯员 陈曙霞)日前,衡阳县岣嵝乡凤山村种粮大户邹玉龙手捧锦旗前往岣嵝乡政府和山峙门水库,分别送上绣有“抗旱救灾 真情为民”“供水连着千万家 爱心化作及时雨”的锦旗,以此表达对政府和水库科学调度、抗旱救灾,使自己1100亩稻田实现丰收的谢意。
去年,凤山村创新流转方式,全村1000多亩水田整体流转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与种粮大户邹玉龙签订合作协议,农民不种田,也能拿到每亩405元的土地分红。可是,今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急得我夜晚都跑到山峙门水库去看水。”邹玉龙告诉记者,由于水库蓄水低于排灌线,乡政府和水库管理所使用抽水机抽水,沿水渠灌溉,几个月如一日地为流域抗旱。为节约用水,采取科学调度、定时定量、精准灌溉等方式,保证了水稻莳插、分蘖、抽穗时的刚性用水,从而实现了丰收。
据了解,由于保障了用水,今年,邹玉龙晚稻收获55吨。加上乡政府提供了种子,发放了农药化肥专项补贴,以及各类惠农政策优惠降低了成本,今年能收入40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岣嵝乡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创新高,达3.5万亩,总产量约1.6万吨。
目前,邹玉龙又扩种100多亩油菜,他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让农民的信心更足了,明年还将扩大规模,多种粮、种好粮,端牢中国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