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水口山地区历史悠久,素有“世界铅都”和“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美誉,有着牢固的工业基础和浓厚的红色文化。
当前,水口山正全力打造有色金属千亿级产业园区,来势很好。然而形势喜人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隐忧。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市政协委员张斌、阳青发现水口山的“另一面”:这里人居环境较为落后,很多居民楼建成多年,不少已是危房,老城区背街小巷脏乱差问题突出;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未融合发展,缺少长远规划,随意性强,冶炼企业布局点多面广、工业区与居民区混杂;由于有色金属冶炼和化工行业长期粗放式发展,环保遗留问题较多。
同时,水口山地区还存在一个“怪现象”。一方面,产业发展空间受限,土地资源不够用。2018年底,省发改委批准调区扩区,水口山地区增加面积约2平方公里,但仅能满足株冶项目及下游关联部分配套项目用地,后续迁入的企业面临无地可用的情况。但另一方面,关停的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的三厂、四厂和民生搬迁腾退的土地却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这些问题表明,水口山地区产业发展遭遇的短板、瓶颈及其与环境治理的矛盾已经凸显,不仅影响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将制约水口山地区可持续性的高质量发展。
张斌、阳青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启动水口山地区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组建专门领导班子,将水口山地区综合环境治理列为市重点项目,并争取纳入省级重点项目;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先行,以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质量,构建产城融合的生态圈,打造宜居、宜工、宜游的现代化工业新城;由市城建投等投融资平台参股,与常宁市水口山投组建合资公司,或拆借资金给水口山投,推动这一民生工程早日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