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可供老百姓选择的公办园, 特别是优质公办园太少。在一个没有供给保证、缺少选择机会、缺乏充分竞争的学前教育体系内,“难”和“贵” 的问题就不足为怪了。而供给不足的根源在于近年来财政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不足,学前教育的发展过度依赖市场。
因此,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形成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应成为我市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基本导向。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增加学前教育基本供给,是化解当前入园难、入园贵的治本之策。
市政协委员朱利华建议,要多管齐下,保障师资。目前,我市绝大部分农村公办幼儿园仅1—2名在编教职工,且大部分占用中小学教师编制,幼师人数缺口较大,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建议采取合理利用结余编制、统一购买服务等方式,多渠道配备公办幼儿园教师,进一步强化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的专业准入;完善培养培训制度,健全贯通职前职后、全覆盖的幼儿教师培训网络和分级分类培训、城乡对口支援培训的长效机制,形成一支与全市学前教育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保育教育人员队伍;通过增加财政拨款、专项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解决好公办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逐步做到同工同酬。
要盘活存量,着力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根据“达1500户及以上的小区要配置幼儿园或控规规划幼儿园”的规定,我市共摸排出需治理的小区配套园115所。目前,已完成治理的配套园为30所,还需治理的配套园85所。为此,在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不动摇,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不动摇,积极稳妥地全面治理不动摇的三大原则基础上,我市应尽快出台《衡阳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多管齐下抓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