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扶贫产业大多还停留在粗放种养、初略加工、简单包装、就近销售的低级阶段,自身就缺乏足够的发展后劲和可持续性支撑,更无法为脱贫攻坚事业提供长期、稳定、有效的推力。
民进衡阳市委认为,我市应当为扶贫产业注入农业科技力量,提高扶贫产业的生产效率。
一要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如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构建农业产业化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农技人员创办农村科技合作社,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生产基地+农户”等服务模式。同时,积极引入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农业企业来本地投资,推进扶贫产业科技创新、产业化经营升级。
二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科技投入放在公共财政优先支持的位置,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每年本级财政的科技三项经费(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投入要保证合理的增长率。
三要补齐产业扶贫科技短板。发挥地方特色,创造地方品牌,加强对农作物的适应性和安全性研究,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挖掘区域特色、地理标志、地方特产。
四要加强培育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学有专长的技术骨干、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农业技术人才岗位,优化人才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