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
【观点】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帮扶力度,充分调动传承人展示技艺、提高技能、带徒,开展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积极性。
【背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在湖南这片沃土上,老祖宗留下了品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后人留存了丰富厚重的“湖湘记忆”。目前,全省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20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0余人,但他们年龄普遍偏大。由于学艺周期长,物质回报低,很难吸引年轻人主动接棒。一些年老的传承人有作品、有想法,但缺资金、人才来长期维护作品展示场所,无法更好地开展非遗项目的传播和交流。
【建议】
加大对代表性传承人带徒授艺的资金扶持。鼓励国家级传承人每年带徒3至5名,省级传承人每年带徒1至2名,每个学艺者由政府补助一定学习生活费用,传承人每带一个学生由政府补助一定经费作为工资和传承场所开销。
设立非遗展示传播场所专项扶持资金。帮助有丰富传承资料、有优秀作品留存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办展示传播场所(工艺馆、艺术馆、展厅等)。每年对考核优秀的传承展示传播场所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用于资料作品保护、展馆日常维护和文化传播交流活动的开展。
(据《湖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