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虽然是南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青年教师,但她的作品却获得过国际设计奖——~~~
虽然是南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青年教师,但她的作品却获得过国际设计奖——~~~
虽然是南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青年教师,但她的作品却获得过国际设计奖——~~~
虽然是南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青年教师,但她的作品却获得过国际设计奖——~~~
虽然是南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青年教师,但她的作品却获得过国际设计奖——~~~
虽然是南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青年教师,但她的作品却获得过国际设计奖——~~~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虽然是南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青年教师,但她的作品却获得过国际设计奖——
邓樱:用光影勾勒陶瓷
  ■文/图  本报记者  翟瑜

  走进南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青年教师邓樱的陶瓷世界,不难发现,她的陶瓷作品大多与灯具相联,其中作品《源》还曾在意大利国际设计比赛中夺得入选国际设计奖。

  2008年,邓樱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在是一名高校陶瓷艺术讲师,专攻陶瓷灯的工艺制作。

  “读书时代,我设计的作品有茶具,杯具等,后来看见冰山、河流、绿树红花等自然景观,一时触发灵感,如果用陶瓷灯具来表现自然景观该是一种怎样的效果。”邓樱说。

  邓樱首次参加比赛获奖,是在2010年。那一年,她设计制作的陶瓷灯作品《源》参加了意大利国际设计比赛“天才之手”,从来自88个国家3131 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入选国际设计奖,同年还获得醴陵陶瓷创意设计大赛银奖,这是她走向陶瓷灯工艺之路的“分水岭”。“《源》从构思到制作完成,整整花了1年时间,是我边教学边利用暑假时间前赴景德镇制作而成的。偶然一次机会,我从一本书上看到一棵树的图,那幅图展现冬日温暖的阳光透过层层的密枝触摸大地,光影斑驳,意境很美。作品设计灵感源自这一富有诗意的景象,设计采用高白泥成型、双面浅浮雕饰之,影青釉,高温1330度烧成,经历72道工序后,呈现出莹润精细,晶亮如玉的质感。”邓樱介绍。

  邓樱的陶瓷灯作品设计灵感大多来源于自然界,尤其是自然中光的情境。如冬日暖暖的阳光透过密枝;如湖面层层微波泛染;或如点点繁星落下似光雨沐浴着情绪。这些光影渲染的美妙景象常给予她丰富的想像空间。“对自然的崇尚是因为想像力永远无法超越自然。我试图寻找泥与火这种亲近自然的方式来表达它、诠释它。”

  曾在2011年“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荣获优秀奖的陶瓷灯作品《湖澜》是邓樱较满意的一件作品。邓樱说,在制作工艺上,因为要呈现波澜壮阔的湖面形状,面积比较大,容易出现塌陷,如果不做灯具,陶瓷作品里可以使用支架支撑,但一旦做灯具,开灯后会看到支架,影响美观度。在制作中出现这些问题后,她重新制作泥稿,了解湖面弧度,控制湖面弧度和面积的大小,把握湖面弧度的位置和湖面的面积。因此,这件陶瓷灯对于工艺和细节的要求非常高。

  目前,邓樱主研陶瓷产品设计,已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产品著作权3项。作品曾获第二届“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文化创意产品优秀奖,第十二届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师生美术与设计艺术作品评选优秀奖,湖南省当代陶艺家作品展优胜奖。

  作为清华大学访问学者和高校陶瓷艺术讲师,这些年,邓樱还通过陶瓷工艺课程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们通过手工实践来展现陶瓷世界的艺术美。她表示,想通过学院平台催热人文素质教育,将这一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教育活动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邓樱正在制作陶瓷作品

  陶瓷灯作品《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有一群孩子叫“事实孤儿”
衡阳师院与凤凰卫视 联合培养未来“媒体人”
28日起,蒸水河以北水压偏低
邓樱:用光影勾勒陶瓷
全面推进税收工作新发展
“慈善一日捐”又收大爱心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邓樱:用光影勾勒陶瓷 2017-11-25 2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