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越华
有这样一则故事:某单位一员工,因为拉拢腐蚀几个同事侵吞国家资金被判刑。案件开庭公审时,出乎意料的是,他给了因此受到牵连的人“一记重拳”,他说:“我固然有错,但是你们更有错!你们没有发现我错了吗?还不制止。”受他牵连的人群中,有被他拉下水的,更多的是同事、管理者或监督者。“一不知情,二没受贿”,有的连“八竿子也打不着”,为此受到法纪处分,不少人以为“太冤”;但是听他“反咬一口”,我觉得振聋发聩:发现他错了,还不制止,不应该;没有发现他错了,是管理不到位!
《三字经》里面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养不教,父母有责任;放松或者忽视对员工的教育管理,领导自然难辞其咎。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下来都是好的,经历风雨后,有的变得越来越坏,有的变得越来越好,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人过一百,形形色色。”不良的念头、使坏的行为或者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就好比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关键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家长或者领导好比医生,必须学会“望、闻、问、切”,发现及时,预防得当,就可以少生病,只生小病,或者不生病。大自然之所以和谐,其实没有多么高深的奥妙,就是自然;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之所以和谐,也是因为自然,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好人,坏人,不会把标签贴在脸上,多一双慧眼,也许能让坏人无容身之处;多一份明察,就可能让坏人丢掉为非作歹的念想。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本文开头的故事给人的教训是深刻的。
很久以前,我还听说过有一人行刑前咬了妈妈的故事,醍醐灌顶:一个小孩,偷了人家一根针,他妈妈没有责怪他,反而夸奖他,于是,这个小孩越偷越大,越偷越多,最终被判了砍头的刑罚。行刑前,他提出“想再吃一次妈妈的奶”,结果却把妈妈的乳头咬了下来。他对妈妈说:如果当初你及时教育我,我就不会酿成今天的大错!这个故事和开头的故事异曲同工。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本就是“好人”,是这个和谐社会的一分子,堂正,敞亮,本性,自由,有做人的自信,有自信做人的本心。严防死守安全底线,教育和警示员工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工作,创新监督方式方法,积极探索“补丁”机制,抓早抓小,推动廉洁教育融入工作、融入群众身边、融入日常生活,以清廉单元建设示范带动清廉建设全域推进。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紧盯“小鬼”“恶鬼”“内鬼”问题开展日常整治,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全面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极好的一个人,突然之间怎么就法理难容?或许,有很多人这样问过别人。偶然之果有必然之因,正确的答案,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