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辉
眼下正值“双减”政策下的第一个暑假,从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的孩子们有了更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媒体报道,当家长们在眼花缭乱的童书市场上为孩子,尤其是为幼儿选书时,就会发现这不是件容易事。
儿童该读什么书?首先当然是适合他们的书。从威廉·麦加菲1836年开发出第一套分级阅读标准算起,儿童分级阅读在国外已有百多年历史。在我国,尽管部分出版机构也在进行分级探索,但总体而言分级方式还比较粗放。市面上大多数童书还没有进行明确的分级。借助专业力量,建立一套更加科学的童书分级阅读标准,将有助于缓解家长们的焦虑。
历史上,曾有学者受邀为清华学子开列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深受欢迎。实际上,儿童读书也应该有一个权威的指导书单。近年来,社会上也出现一些儿童书单,但权威性、普遍性、市场认可度还远远没有达到社会预期。谁来指导儿童阅读,怎样确定权威书单,如何检验阅读效果等,这些是中国家庭迫切求解的问题。有关部门、相关机构、专业人士不妨聚合力量、开展研究,总结出一份权威书单来,这可能是成人社会送给孩子们的一份最好礼物。
指导儿童阅读,既需要书单指引,也需尊重兴趣偏好。今年暑假“双减”落地,减轻的是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开拓的是他们的阅读空间。不论古今中外,不论是历史、自然,科学、艺术,文化、哲学还是其他,图书馆里,孩子兴之所至、随手拈来,博览群书、遨游书海,将会有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