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2日零时,天猫双11成交额揭晓,数字定格在1682亿,无悬念完成了9连增,较2009年首创时已增长了3000多倍。而京东全球好物节成交额定格在1271亿。11日当天唯品会销售额创历史新高,订单数超过800万。苏宁全渠道成交额则增长163%。可以看到,国内主流电商平台,今年双11消费额基本都实现增长。
在虚拟经济一片狂欢之际,实体经济特别是实体门店却是一片苦楚。因此,一些人的这种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对立或割裂的论断,一直在追问:实体经济困境的出路在哪里?
一、实体经济困境的出路是在虚拟经济吗?
很多人甚至很多地方自认为,现在发展实体经济已经过时,只有不断转换为虚拟经济业态,才是时代发展正确的方向。孰不知,这种定位与把向,很可能把实体经济进一步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从我们的角度看,所谓的虚拟经济,是指金融和互联网相关的产业。但在经济学家或产业界的人看来,虚拟经济多是指是金融相关产业,也就是本身要和消费者、企业结合才能创造价值的行业。但不管是金融还是互联网,抑或是在这之间的次金融与互联网化,这些其实都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些手段、一些元素,并不是经济的本身。剥开来看,这些所谓的虚拟经济形态,其实就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的消费方式、服务方式。
尽管这些虚拟经济都产生产值、收益,也吸纳一些产业人口和市场载体,但是如果实体经济都朝着这个业态迈进或转型,进行所谓的“脱实向虚”、“弃实投虚”,而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自身,那么不但实体经济会消失怠尽,从中衍生的虚拟经济业态也将难以为继,甚至不复存在。
不要忘了,马云早就说过,阿里巴巴也是实体经济,而且对实体经济贡献很大。2017年初,阿里巴巴集团披露了2016年度纳税情况等七项数据。阿里巴巴集团以及蚂蚁金服集团2016年合计纳税238亿元,带动平台纳税至少2000亿元,创造了超过3000万个就业机会。因此,马云多次在公开场合说:“企业没有实体虚拟之分,只有好企业坏企业之分。”
实体经济发展困局的最主要根源不是来自金融行业,也不是来自于互联网行业,相反,很多实体企业因为金融和互联网的催化,迈上了腾飞的通道。
因此,现在一些经济学家提到了“新实体经济”这个词。新实体经济的“新”不单单指是否缺资金、是否有金融资本和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而是要改变过去传统落后的状态,从重量不重质转变成为消费者提供喜闻乐见、高品质、环境友好的新型产品。
这一“新实体经济”或许就是部分实体经济企业摆脱困境的必同之路。
二、发展新实体经济的钥匙在哪里?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根基,只有根基牢才能枝繁叶茂。实体经济的发展理应成为当前经济的着力点、发力点、聚力点。特别是对衡阳这样一个人口大市、资源大市、交通节点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来说,发展实体经济,提升经济质量,吸附税收与利润,实现有效就业最大化,更具有特别而深远的意义。
但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的钥匙在哪里呢?
其一,在于实体经济的要素优化。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投资效益不高、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要补齐发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给,加大实体经济的政策投入与增量供给。要平衡和优化经济要素的结构比配,不能失于一隅。关键要要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要高度关注人口优势是否能够转化为优质劳动力和人才优势,打造职教城和产学研基地,引进战略性和前沿性人才等。要重视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制造业部门负债率高、部分产业产能过剩、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供给不足等若干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系统性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其二,在于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匹配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是亟待压降的过剩产能和难以突破的资源能源瓶颈,另一方面则是高品质生活品和高精尖生产品的短缺不足,部分高端消费和高端生产还要依靠进口。十九大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之后,需求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品位和品质。因此,供给面无法适应需求面的矛盾日益凸显。只有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着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从过去资源过度消耗、生态严重破坏、部分产能严重过剩的数量型扩张主导转向素质提高、质量提升为主导,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其三,在于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这里说的创新,并不一定完全是占据着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有时功能创新、外形创新、应用创新、渠道创新、内容创新等也是重要的方面。对于衡阳而言,只有立足于现实条件的创新、引进与改进,才是我们务实创新的方向。只有对高价值的产品,对实体经济本身的回报率,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管理与人才团队建设等问题高度重视,才能给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下不断获得新的动力与能量。
其四,在于实体经济的松绑减负。这不仅仅是一个税收问题,更多的负担其实是在税收之外。比如土地与劳动力成本,比如融资与水电供给,需要通过政策性减负与环境性减负相结合,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还要推进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对骨干企业和新生企业实行零干扰。
其五,在于实体经济的服务体系。要完善包括金融服务、政府服务、支持服务、信息服务、法律服务等在内的各种支持实体经济的服务体系,使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方便、更有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三、发展实体经济是否就可以忽视虚拟经济的发展呢?
这个笔者相信大家都会给予明确的回答。但是,如何在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让虚拟经济成为实体经济再次腾飞的翅膀,如何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呢?
其一,要科学评判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正如马去说阿里巴巴也是实体经济一样,在互联网时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其实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也有你。如果片面的把一些互联网+或+互联网企业都看作是虚拟经济,很可能会影响一大批改革创新的企业积极性。
其二,要前瞻把握实体经济发展的取向。假如我们以为实体经济的运作方式是一成不变的,那么真的可能将实体经济带入死胡同。如果悲观地看,这将是一个麻烦,但任何一次麻烦和灾难,都有可能诞生新的机会。我们要做的是,就是不断引导经济主体从灾难中发现机会、捕捉机会,就是创造一个可以包容失误、东山再起的平台与载体。
其三,着力推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使实体经济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使虚拟经济有了更夯实的基础。要善于打破产业之间、地域之间、技术之间的壁垒,建立具有复合经济形态和多样产业能力的经济主体。要通过生产要素结构配比的调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产业的协作协同等,来获取经济列车前行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