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面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以怀秋
  夏桢翔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一年四季,余独爱秋。秋之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敛藏。时值金秋,收获季节,何以怀秋,诗以言之。从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釆撷怀秋名句,实在是一种美丽的遇合,可以尝试着从当下的忙碌中静下来,对秋色秋景作尽情的凝望与赏析。

  《诗经》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秋日凄凄、百卉具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对秋发出的唏嘘。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所绘景色清微淡远之至,情与景交融,引人深伤。到后来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将此词改为“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更是令人怅然若失。“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是柳永的叹息,凄凄柳下,再会无期,能带走的似乎只有满怀的秋风。周邦彦的“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写的是凄凉旅途的寂寥无助。韦应物《闻雁》:“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有感而作,刻画出萧瑟凄清的秋声秋意,表达了思乡怀人的落寞情怀,意境凄切而古澹。

  相比上述对秋的悲凉与无奈,李白在感慨之余却尽现了豪放诗人本色:“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仙广博阔大的浩然胸次。其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其韵回绵悠长,断续无迹,可谓达到了豪迈激情与自然秋色和谐统一之境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圣杜甫写的是自己秋风劲吹的数间破茅屋,表现的却是胸襟博大、忧国忧民的情感,展现其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杜牧也在《长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云淡风清与别有洞天:“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虽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望”,而是极尽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之高远无极。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东坡先生认为一年好景以橙黄橘绿时为最佳,并以景议人,其旷达可见一斑。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先生勉励好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可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清爽今夜,丹桂飘香,秋意正浓时,低吟浅唱这些千古传诵的怀秋佳句,我有如豪饮醇酒,沉醉在这唯美空灵的秋之境像之中,不知归路、难以自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诗以怀秋
双11之问: 实体经济困境的出路在哪里?
衡阳晚报版面十A10诗以怀秋 2017-11-13 2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