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3月27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卫名作和塞内加之死
  意  达

  卢浮宫和凡尔赛宫有两幅几乎完全一样的名为《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的油画。这两幅画都是当时拿破仑的宫廷画师雅克·路易·大卫所画。收藏在卢浮宫的那幅是大卫在拿破仑1804年加冕后的第二年(1805年)开始创作的,历经两年时间完成。而收藏在凡尔赛宫的那幅是画家在1808年到1822年间亲自复制的。

  此画为记录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的加冕盛况而作。大卫在画上刻画了姿态各不相同的一百多位人物,其中包括当时并没有来参加盛典的拿破仑的母亲和画家自己。据说为求精确,画中人物均亲自担任画家的模特,连服饰上的金饰和刺绣都画得极为精致。两幅画中唯一的区别仅在于拿破仑的妹妹波利娜衣服的颜色上。卢浮宫的那幅波利娜穿白纱裙,而凡尔赛宫那幅则是着的粉色纱裙。

  据卢浮宫的解说介绍,此画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幅不可能有赝品的名画。因为整幅画宽9.79米,高6.21米,场面壮观,刻画细腻。没有一个复制者在技术上有能力复制出水准完全一样的画。真正的复制,非画家本人莫属。因为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大卫在复制完此画之后,因精力耗尽而死。

  而事实上大卫死于1825年,也就是复制完此画之后三年才去世。并且死时已77岁高龄。卢浮宫的解说也许是为了更好地突出画家对它呕心沥血的程度。

  从卢浮宫回来,我百度了一下这位画家,才知道曾经在一些杂志上见过他的《拿破仑越过圣贝纳山》《马拉之死》《苏格拉底之死》等,唯独对他25岁时画的《塞内加之死》没有印象。

  《塞内加之死》画于那幅著名的《苏格拉底之死》前13年。但网上很少提及它,也很少看见这幅画。我只是在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里见到德波顿谈到塞内加时提及了这幅画。

  塞内加是古罗马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曾因一场宫廷阴谋受到牵连,而被贬科西嘉岛。8年之后,罗马宫廷又召回他做尼禄的导师。尼禄是罗马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杀弟弑母,无恶不作。塞内加预感到在尼禄身边会不得善终,他两次向尼禄提出辞职,两次被拒绝。尼禄对他发誓说,自己宁愿死,也不愿意离开他亲爱的导师。但“塞内加的阅历中没有任何事足以使他相信这种许诺。”塞内加觉得与其毫无意义地终日担心,还不如索性接受事实,将精力和时间用在对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上。

  在担任了尼禄15年导师兼顾问之后,果然不出这位哲学家所料,塞内加奉尼禄之命在家人面前自杀。

  这厄运对信奉斯多亚学派的“在灾难面前镇静自若”的塞内加来说并不算晴天霹雳。他泰然自若地接受这一事实,并反问哭泣的众人:“你们的哲学哪里去了,多少年来我们相互鼓励的那种处变不惊的精神哪里去了?”

  然而命运在最后一刻依然还想考验这位哲学家的意志。它让塞内加的自杀过程充满磨难。当他割破了脚踝和膝盖后面的血管之后,仍然无法死去,于是他请求像苏格拉底一样饮一杯毒药,但两杯下去仍无济于事。最后,他不得不要求把他放进蒸汽浴室,在那里等待窒息而亡。

  大卫刻画的是塞内加割掉脚踝血管后,妻子因不堪想象失去他的生活而求死不得的情景。据说,塞内加的妻子准备陪同丈夫一同赴死,她用刀子割破自己的手腕,但卫兵马上夺去了她的刀,并替她包扎好伤口。她只得奉命看着自己衰老的丈夫在眼前受尽曲折而死。塞内加安慰悲痛的妻子说:“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整个人生都催人泪下。” 他强调人的命运与他的品德并无多大关系。

  据和塞内加同时代的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的记载,塞内加死前向众人这样解释他的平静,他说:“是哲学给了我生命,而这是我对它最好的回报。”大卫在作品中将这位哲人在人间讲的最后一句话,完全体现出来了。使塞内加之死更加体现出其哲学思想上的凛然不可侵犯。

  而生为古典主义绘画奠基人的大卫,运用古典主义雍容优雅的唯美特征,使人物之死更具传奇色彩和近乎神的光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大卫名作和塞内加之死
邓文迪:女人明白要趁早
“段”章取“议”
纯洁校园 纯洁的诗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大卫名作和塞内加之死 2017-03-27 2 2017年03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