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 写竹 师竹
——《竹韵清风》三人书画展缀言
■ 辛少华
竹,是中国人精神图腾之一。
它与梅、兰、菊并誉为“四君子”;与松、梅同尊为“岁寒三友”。
前贤对优美之竹姿,坚节之竹性,清虚之竹品,高雅之竹韵赞述备矣。
宋人李师直咏竹联(清郑燮改下联数字)堪称特出: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处险弥坚节,居高益虚心。此乃竹最为宝贵之坚质浩气,焉能不为古今仁人志士所共仰同师之!
今雁城三位爱竹、师竹之友李竹华、尹同君、周世忠联袂主办以“竹”为专题书画展,予乐而缀言为志。
竹华老家在衡南石牛峰下,山上茂林修竹,漫无边际,住宅后院便是一片苍翠竹林,竹华长年与竹为伴,久坐幽篁里,依依不忍归。
人竹相亲,至诚相感,竹华恋竹深情惟藉丹青而倾泻。
为竹传神写照,竹华不乏师造化之功,他不想止于自然“写照”层面,欲臻“传神”之境,他深研古今画竹高手名迹,加以创化,逐渐形成自家生机勃发、清丽丰润之独特面貌。
竹华尤善写风雨之竹,他那幅题为“心虚根底固,何惧急雨摧”的雨竹图,给我留下极深印象,他用阔笔写竹竿,外柔内刚而昂然挺立于风雨之中,枝叶以横笔狂扫,具横扫千军不可阻遏之势,画面左上角三只云雀逆风疾进,与竹叶形成反向之巨大张力。通篇元气淋漓,一气呵成,完美地表现了雀之勇毅,凸显了竹之“千磨万折犹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之坚贞品格。显然,竹华将造化之竹,已升华至自己心中之竹,灵魂之竹,人格之竹!
从我与同君的交往中,觉其虽为从政之人,却鲜染官场难耐的衙斋习气,贵饶一股“实事求是”的真气,甚至时露一股竹节贞雅的士子气。
他长怀“谦虚、正直”的竹品之操,理政处事尝自励“大量度人,小心处事,正身率众,屈己为群。”
公务余暇,同君之至爱在书法,竟至痴迷。其勤奋亦足令人惊讶。某周末夜,三五友人相聚品茗谈艺,至夜深十一点,同君尊我年长,送我回家。别时,他说还得赶紧回去临写秦篆石鼓文两小时。观其近作,线质中篆籀之气充溢,令人味之既深,释之不忍。
同君遍临百碑,不拘一家之藩篱,尤醉心于行草,且日向狂草靠近。他写字从不故作骄矜,挥洒自由,但不狂肆,虽纵横捭阖,却笔笔合规应矩。他研法帖,贵能分开以究其极,合拢以归其宗。创作力求在“自由”与“自律”中展其情性,臻达妙境。
他的得意之作是他创作的三铭:《平安铭》《健康铭》与《成功铭》。铭文皆警世励人之箴言。三铭文字锤炼历经二十春秋,可谓是“吟得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纵览古今书坛,真正在书艺上有所建树者,多为学者文士。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但其根基乃在书以载文,文以载道。没有文心道根,焉谈书艺?反观今人书作,几乎是全国上下一大抄,鲜有书写内容出自书家自己之作。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缺憾。同君能力矫时弊,力求文墨齐芳,殊为可贵。
三铭文采,接紫霞而共飞;
三铭翰墨,与山花而合彩;
三铭精神,师贞竹而长弘!
我与世忠平素交往甚少,但一见面,觉其憨厚寓灵气,敦朴含风雅。他的夙愿是“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他善诗文,嗜书法,独好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望之知为盛德君子的颜真卿书体,慕其人而嗜其书,因合于性。
世忠始学北碑,笔力矫健,继法鲁公,贵师其神,不囿其形。他将北魏书体之璀璨多姿、灵奇多变渗入颜书之中,别有一番意味。
试赏其所书斗方“淡烟古墨纵横”。结体宽博大气,用笔爽健灵变,风采端和朴茂。似颜非颜,师颜出颜。贵能思、能悟、能化。不离古法,妙参己意,别开新境,渐显端倪。他写的那幅老子《道德经》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用之于书,不亦妙哉。世忠其明之!
竹华画竹,同君、世忠写竹,各展其才。同怀师竹,风貌虽异,旨归一道也。
尹同君书
尹同君书
李竹华作
周世忠书
尹同君书
尹同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