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4日,政协衡阳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市政府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会议中心内,灯火辉煌,暖意融融。来自全市各条战线、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市政协委员聚集一堂,肩负重托,不辱使命,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神圣职责,共绘“五个新衡阳”的发展蓝图。
本次会议应到委员444人,因病、因事请假6人,实到委员438人,符合《政协章程》的规定。上午9时,大会执行主席李平宣布大会开幕,全体与会人员起立,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农;省委派驻衡阳市“两会”现场督导组组长、省纪委常委王前良;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海兵;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廖炎秋、李平、张亮、谢明芳、许云生、黄保锦、汪维、肖吉顺、谢肃、夏平平;第十一届市政协副主席肖长贵、刘日煊、李鹏飞、马俭平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在主席台就座的市领导有:邓群策、谢宏治、段志刚、罗东海、包昌林、刘丽华、邓柯、何录春、张贺文、章彰、陈竞、李慧星、苏营、王旭明、康强、周晓云、晏华衡、伍清明、谭敦龙、廖健、胡志文、刘正兴、龚学余。担任过正市级实职的老领导符棣华、刘增科也在主席台就座。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经伟,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孙承;市副厅级干部刘运定、李辉、胡水龙、唐文峰;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尹同君;已退休的第十一届市政协副主席李安平、肖长河;已退休的第十届市政协副主席李万情、刘国思;省、市高校负责人罗建华、李玲玲、左家哺、邱家才、陈春泉、高楚云;驻衡省属单位负责人李传思。
受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第十一届市政协主席廖炎秋在会上作《政协衡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他说,过去的四年,在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共衡阳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力克时艰,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效,衡阳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过去的四年,也是我市人民政协事业开拓进取、蓬勃发展的四年,是奋发有为、务实创新的四年。四年来,市政协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主题,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凝聚智慧服务科学发展,充分发挥优势助推民生改善,积极协调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有力推动了衡阳“四个全面”建设进程,树立了“有为政协”的良好形象。
廖炎秋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忠实履行政协职能;发挥优势,凝心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和民生改善;提升素质,搭建平台,激发委员履职活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四个方面回顾了过去四年的工作。并总结了第十一届市政协的工作体会和经验,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坚持多党合作制度和突出团结民主主题,必须坚持把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把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作为活跃政协工作、提高履职成效的关键举措,必须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基础。
廖炎秋指出,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黄金时期,也是重构政治生态、重塑良好形象的紧要关头。人民政协承担的责任重大,肩负的使命光荣,履职的前景广阔。市政协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学习引导,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为建设“五个新衡阳”,谱写好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衡阳篇章献计出力;三是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四是着力提高民主监督组织化程度;五是突出团结民主,为衡阳发展稳定汇聚强大正能量;六是提升机关的服务和保障水平。
廖炎秋强调,要夯实履职基础,提升履职实效。要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政协委员要增强履职意识,提升履职能力,拓宽履职平台,加强履职管理;要充分发挥专委会的基础性作用,专委会工作要“有板有眼”、“有规有矩”、“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有为有位”。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真正使政协的各项履职活动更加契合中心工作,更加符合决策需要,更加体现人民心声。
受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第十一届市政协副主席肖长贵向大会报告了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四年来的提案工作情况。四年来,市政协共收到提案2203件,立案2108件;截至2016年11月底,立案提案全部办复。其中,已解决的946件,列入计划承诺解决的1032件,因条件所限不能解决的或留作参考的130件。另外,市政协还收到提案办理反馈意见1933件。其中,反馈满意的1846件,反馈基本满意的75件。总体来看,提案内容丰富,质量较高,许多意见和建议被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采纳实施,较好地助推了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委员们对上述两个报告报以热烈掌声。
担任大会开幕式执行主席的是:廖炎秋、李平、谢明芳、汪维。
市直机关部、办、委、局、行、社、总公司的负责人和其他相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应邀列席了大会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