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4月17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春”勿忘蕨菜香

  ■刘新昌

  疫情再次多点暴发,清明小长假回乡扫墓的愿望也随之泡汤。好在早就做了些准备,放假前,临时网购了几册闲书回来,趁着难得的悠闲时光,宅在家里细啃宋朝罗大经所著的《鹤林玉露》,当读到《山静日长》时,忽然被作者恬淡安静的心境所感动。

  “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短短的二十个字,画面感十足。我仿佛看见翠竹旁的小窗内,一家老小,围坐在餐桌旁吃着麦饭,桌上虽然只有简单的两个菜——一盘脆炒竹笋和一碟凉拌蕨菜,一家人却吃得津津有味、高高兴兴,饭后还不忘打个饱嗝。这样的欣然一饱,真的动感而又美好。

  其实,这种清苦但温馨的体验,正是我小时候的日常。

  那时候,家里兄弟姊妹多,每到三四月间,家里的米饭不够吃,母亲就将麦子磨碎后和大米一起煮。这种麦饭,口感粗糙,与软糯的白米饭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老家还因此流传这样一句话:“塌鼻子,没鼻干,三月四月吃麦饭。”那个时候,我们家的一日所求,一餐所想,就是到山上去寻找一些好吃而又新鲜的食材来充实肠胃。蕨菜,就是我们家春天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蕨菜作为一道山野菜,主要生长在山坡林地,被称为“山菜之王”。它有很多别名,如龙头菜、山凤尾、如意草等,不一而足。明代罗永恭曾这样形容蕨菜的爽脆鲜香——“堆盘炊熟紫玛瑙,入口嚼碎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我的老家隆回县荷香桥印竹村,属于丘陵地貌,山高林密,山林阴湿地带,蕨菜生长繁盛。每年春天,几场春雨过后,一片片嫩嫩的蕨菜便争先恐后地从土地里钻出来。

  刚长出土的蕨秆,通身翠绿,毛茸茸的,顶端卷曲如小孩的拳头,十分可爱。宋代陆佃《埤雅》里记载,“蕨初生无叶,状如雀足之拳,又如人足之蹶,故谓之蕨”。宋朝黄庭坚在《春阴》里描写,“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蕨菜嫩茎蜷曲尚未展开之时,不枝不蔓,确实如紧握的小孩拳头,此时采摘,汁液丰盈,一碰就断,非常脆嫩好吃,营养价值也高。等叶子放开,茎秆立马变老,就不能再吃了。不过,蕨枝徐徐展开后,如舒展的凤尾一般,姿态优美,非常好看。

  采蕨菜,其实也有点登山寻野的味道。别以为每座山、每场雨后,都有蜷曲的蕨菜在等着你,因为蕨菜是一种连生植物,只要你发现,就会是一大片,要不,就是一棵看不到。所以,有时候你辛苦跋涉一天,未必能满载而归,这主要得看你是否能找对蕨菜生长的地方。我由于从小放牛,老家方圆几公里蕨菜生长的地方我都了如指掌,像猫咪冲、盖继山、汤家冲就非常的多。

  蕨菜的吃法也很多,最常见的有三种——凉拌、荤炒和熬汤。当然,无论哪种,鲜吃最美。蕨菜采回来,用开水一焯,捞出控干水分,用刀斜切成寸许的段子,放进油锅里爆炒,趁热上桌,食之滑嫩爽口、清香扑鼻、微软筋脆、了无渣滓,洋溢着山间清风明月的清新与纯粹。凉拌也简单,将焯过水的蕨菜切成小段,然后用手撕开,加入盐、味精、酱油等调料搅拌均匀即可。熬汤,则会让你的味蕾产生别样的体验。家常做法是与排骨、红豆一起熬,几个小时过去,排骨、红豆,软烂香糯,蕨菜呢,韧劲爽口,汤也鲜甜多滋。因此,民间有“猪肉解馋羊肉香,不如一碗蕨菜汤”的谚语。

  蕨菜,作为食材,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各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备益气、利尿等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对蕨菜的评价是“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补五脏不足”。在城里吃多了不遵循时令的大棚菜的你,不妨从各种社交活动中抽身出来,到山野里去走走,顺便采一把蕨菜回家,你一定能从蕨菜的甘甜爽脆里尝到大自然的味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谷粥
春日二题
春日清明记
吕衡州那一年的 衡州花事
在希望的田野上(上)
“吃春”勿忘蕨菜香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吃春”勿忘蕨菜香 2022-04-17 2 2022年04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