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强
吕温(772年—811年),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元和三年 (808年),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元和五年(810年),转衡州,甚有政声,次年卒于任上,世称“吕衡州”。
吕温治衡,仅一年有余。其上年“五月一日恩制”,被授“使持节衡州诸军事、守衡州刺史”。离任道州之际,吕作《道州将赴衡州酬别江华毛令》诗,告诫这位“好书破百姓布绢头及妄行杖”的下属:“布帛精粗任土宜,疲人识信每先期。明朝别后无他嘱,虽是蒲鞭也莫施。”两个月后,“七月五日到本州上讫”。次年八月,“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柳宗元《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刘禹锡《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赍志以殁。
吕温殁后,“二州之人哭者逾月,湖南人重社饮酒,是有上戊不酒去乐,会哭于神所而归。”柳宗元“居永州,在二州中,闻其哀声交于北南,舟船之上下必呱呱然”,感慨“盖尝闻于古而睹于今也”(柳宗元《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
苏轼不信,以“虽子产不至此,温何以得之”的疑问,指之为“诞妄”(《东坡志林》卷四)。其实,东坡不知,衡州人民对好官善政历来感恩戴德。吴时衡州太守葛祚,不过将湘江河里一段大浮木移走,衡州人民就为他树碑,曰“正德祈禳,神木为移”(见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何况吕温是一个家无余财的清官,“廪不余食,藏无积帛;……恒是悬罄,逮兹易箦;僮无凶服,葬非旧陌。”(柳宗元《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更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柘里渡发洪水,淹死5个送公粮的百姓,吕氏亲作祭文,并拿出自己的工资抚恤死者家属。衡州人民对他的离世能不如丧考妣,悲恸欲绝吗?
吕温写得一手好文章。《旧唐书》说他“天才俊拔,文采赡逸,为时流柳宗元、刘禹锡所称”,《新唐书》说他“操翰精富,一时流辈推尚”。现有《吕温集》传世,它的原编是刘禹锡。《全唐诗》编吕诗二卷,存诗109首。其中有关衡州的篇什甚多,这里录几首写衡州花事的:
答段秀才
尽日看花君不来,江城半夜与君开。
楼中共指南园火,红烬随花落碧苔。
衡州岁前游合江亭见山樱蕊未折因赋含彩吝惊春
山樱先春发,红蕊满霜枝。
幽处竟谁见,芳心空自知。
似夺朝日照,疑畏暖风吹。
欲问含彩意,恐惊轻薄儿。
衡州登楼望南馆临水花,呈房戴段李诸公
夭桃临方塘,暮色堪秋思。
托根岂求润,照影非自媚。
罥挂青柳丝,零落绿钱地。
佳期竟何许,时有幽禽至。
合江亭槛前多高竹不见远岸花客命翦之感而成咏
吉凶岂前卜,人事何翻覆。
缘看数日花,却翦凌霜竹。
常言契君操,今乃妨众目。
自古病当门,谁言出幽独。
衡州早春偶游黄溪口号
偶寻黄溪日欲没,早梅未尽山樱发。
无事江城闭此身,不得坐待花间月。
衡州夜后把火看花留客
红芳暗落碧池头,把火遥看且少留。
半夜忽然风更起,明朝不复上南楼。
夜后把火看花南园招李十一兵曹不至呈座上诸公
夭桃红烛正相鲜,傲吏闲斋困独眠。
应是梦中飞作蝶,悠扬只在此花前。
衡州早春二首
碧水何逶迤,东风吹沙草。
烟波千万曲,不辨嵩阳道。
病肺不饮酒,伤心不看花。
惟惊望乡处,犹自隔长沙。
写花就是写人。衡州的春天很好,“早梅未尽山樱发”,“夭桃红烛正相鲜”。谪居的诗人却不得志,“常言契君操,今乃妨众目。自古病当门,谁言出幽独”。当此大好春光,诗人伤感是有的,幽怨是有的,然而,调子并不低沉,“托根岂求润,照影非自媚”,“欲问含彩意,恐惊轻薄儿”,想的是“丈夫志气事”,是“二郡老人知”,是“方期践冰雪,无使弱思侵”。《唐才子传校笺》说,吕温诗文相较,诗不及文。这些衡州花事诗大多词意浅直,平白自然,寄托了身世之感,有可取之处。
吕温关心民间疾苦,其悯农诗多有佳作。除前引《道州将赴衡州酬别江华毛令》外,以下两首同样脍炙人口: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宗礼欲往桂州,苦雨因以戏赠
农人辛苦绿苗齐,正爱梅天水满堤。
知汝使车行意速,但令骢马著鄣泥。
前一首写于贞元十四年(798年),吕温27岁,目光犀利,锋芒毕露;后一首当写于刺衡期间,又是春天,则是元和六年(811年),吕温当年八月谢世,可见其关心民瘼之初心不改。不仅如此,李绅著名的《悯农》诗,也是在吕温激赏之下盛传于世的。
最后,可以八卦一下,吕温兄弟四人:温、恭、谦、让,温、恭为庶出,谦、让为嫡出。他们的嫡母为河东柳氏,所以,吕温和柳宗元是表兄弟,柳称之为“八兄”。吕让有子岩,即著名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吕温有子安衡,不知与他的衡州之任有关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