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
药品说明书、手机App的字号太小,看不清;不会用智能设备,打车难、就医难……针对上述问题,专家呼吁,在老龄化日趋明显的当今社会,必须加快老年人常用产品的适老化改造。还有业内人士提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居家养老仍是主流养老模式。因此,还应着重关注“老破小”小区的适老化改造。
一提到适老化改造,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数字产品”“智能产品”,比如手机、App、平板电脑等。事实上,智能手机、App确实已成为“适老化”改造的焦点,但仍不是“适老化”改造的全部。现实中,对老人不友好的,并非只有智能产品,还有其他产品、其他机构、其他领域。总之,我们要打造一个完整的“适老型社会”,就应当把它的外延延展到社会的角角落落、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关注关爱老人,是所有人的责任。因此,大家应当改正不友老的地方,满足老人们的合理需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适老化改造,尽力打造“友老社会”。就此而言,窃以为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所有为老人提供服务的行业、部门、机构、商家,都可以自检服务老人的瑕疵之处,或积极听取老人的反馈,找到自身或内部的适老缺陷,然后进行纠正、改善。
一些单位、机构或部门,因为没有成为“适老化改造”的焦点外延,而认为“适老化改造”与自己无关。很显然,这种认知既浅薄又错误。适老化改造是否与自己的行业、部门有关?肯定不能按自己的标准。即便没有直接关联,自己也不能置身于外,而应投身其中,积极推动全社会的适老化改造,因为每一个人都可能是适老化改造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