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1月17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生活”应成文艺创作必修课

  ■高   源

  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健全文艺从业人员常态化培训机制,建立文艺创作人员到基层“下生活”制度,不断增进人民情感和创作积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向来是文艺创作的基本准则。某种意义上,文艺创作的过程,就是一场将生活情感进行浓缩、提炼和重新诠释的实验。即便是虚构的神话故事,其中也必然带有创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体认。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没有热气腾腾的真实生活体验做根基,作品必然味同嚼蜡、荒腔走板。此番《规划》变倡导为制度,要求文艺创作者俯下身沉下去,加大了引导力度。而制度明确后,接下来则重在落实。

  审视眼下品类庞杂的各种文艺作品,“下生活”也有相当的纠偏意味。一段时间以来,影视创作不可谓不繁荣,打着“现实主义”名号的也不少。但许多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悬浮病”,反映的是“伪现实”,很多逻辑和细节上根本经不起推敲。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就在于创作者没有相关积累,一些编剧拍着脑门闭门造车,有的更是将任务多层分包、东拼西凑,连基本的剧情逻辑都没法理顺。

  知名编剧高满堂曾将自己的创作状态描述为:“半年在写作,半年下去。”去年大火的《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更是将作品的成功归因于自己早年的知青生活。显然,无论什么题材、什么时代,文艺作品都要靠真实打动人心。相比过去,当代文艺创作的条件更好、技术先进,守住深入生活的优良传统,才能捧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经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世 相 浅 见
杜撰“1888万彩礼” 账号被封就完事?
“线上自习室乱象”亟须综合整治
“下生活”应成文艺创作必修课
用“红黑榜”引领养老行业规范发展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下生活”应成文艺创作必修课 2023-01-17 2 2023年01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