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源
作者李溪的写作中对文人画、诗词拓跋的分析解读,似乎与日常的生活关联不大。文人的世界在现代的今日看来,像是一场关于东方美学想象的高阁古梦,琴、砚、茶、石等不入日常之物成为附庸风雅的便捷之道。但在《清物十志》的书写中,借由文人与物的关系向我们展开的文人世界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这些文人日常背后的世界为深处俗世的我们如何存世,如何消解外部标准带来的困扰,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视角。在消费时代,物与我们自身的关系,在某些时刻被刻画为相互对立的局面:消费主义对欲望的铸造,物质追求的羞耻心。但在李溪的《清物十志》中,尝试通过文人之物所展现的意义世界为此厘定一种更为广阔的关系,它可以是“清”的,是“真”的。几作为古人倚靠的器具,在用中成为象征君权威严的物象,却也在卧中一同与文人遨游于天地。剑作为杀伐之器,在理性的天下公法中被批判削弱,但其背后侠客少年意气的赤诚与赠知己剑的情谊却不曾消解于历史长空中。物在与文人生活的切入照面中,是文人失意、闲恰、自立时的良伴,与其生命交相辉映,成为时空中彼此脱离世俗规定的存在。
种种关于生命如何存在的思考是宏大的命题,却也是个体平凡的生活,在作者缜密、真挚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借由文字在大脑褶皱中激起的灵光而做出自己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