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辉煌的 冰与火之歌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封浩廷

  英雄踏雪而来,消散于漫天星火之中,愿求山河无恙,愿求国泰民安。《长津湖之水门桥》,初识即惊艳。

  水门桥战争是抗美援朝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地呈现,本片主要讲述七连三炸水门桥的故事。为切断敌方后路,七连受命炸毁水门桥,但美军早已在水门桥上设下重重防御。七连的战士们明白,远处灯火通明的美军阵地便是“鬼门关”,但所有人内心皆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他们的身后便是新中国。落日的余晖,如同碎金般洒满了皑皑的白雪,七连的全体将士最后一次向挚爱,说出了那句言语了无数次的话——新中国万岁。

  电影中最为突出的惟“真实”二字,是令人胆寒的真实,影片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战争的残酷。不同于其他战争影视作品,《长津湖之水门桥》中并未有太多轰轰烈烈的牺牲,而只讲求“快、准、狠”,荧幕中老面孔时常不见了踪影,不等哀伤又投入下场战斗,展示了别具一格却又无比真实的战争风貌。

  要真正看懂《长津湖之水门桥》,就不得不将其与上部作品《长津湖》相关联起来。《长津湖》系列电影的暗线是伍万里的成长历程,我们看着他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成长为成熟可靠的军人,一步步走向坚强、走向成长,隐喻着中国之少年如同旭日东升,茁壮成长,最终担任起大任成为栋梁。

  影片的中后期,旋律与基调是悲壮与绝望。二炸水门桥时,平河带着炸药包冲进坦克底下,身躯被沉重的履带活活碾碎,请求连长开枪引爆,才终于在水门桥上留下了大口子。七连的战士们在冰天雪地挺过了一夜,余从戎终于发现电台可以启用,但接踵而至的是美军飞机恶鬼般呼啸,那一刻绝望如同倾泻的山洪将我埋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千钧一发之际,余从戎手持步枪,立于山巅之上对美军嘶吼着,将子弹对着长空倾泻而出。而敌机此时投下了大量燃烧弹,地狱的业火瞬间笼罩了余从戎,他在与弟兄们的告别中化为飞絮。他像太阳般耀眼,却倒在黎明之前。三炸水门桥时,梅生将女儿的半张相片咬在嘴中,向妻女道歉自己一去不归,带着最神圣的情感与敌人同归于尽。

  影片的最后,七连只剩伍万里一人,点兵之时那句:“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令人潸然泪下。伍万里归乡后,打水漂时仿佛又忽然见到了兄长,伍千里依然笑着问他:“你不是水漂能打三十下吗?怎么只打了二十下?”伍万里答道:“那是因为我找到了一块特别好的石头,你就是那块石头。” 伍千里温柔地注视着他,不再言语。而伍万里只是希望让兄长,也让七连看到这一切,看他把这个不完美的故事,变成大家所期望的样子。这便是中国的传承,是永燃的薪火。

  整部电影带给人最大的感触便是震撼,如同影片中的那句话:“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没有冻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志愿军战士为祖国的一切美好而战,他们做到了,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谱下了辉煌的冰与火之歌。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谢谢你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最辉煌的 冰与火之歌
清物下的历史微光
“段”章取“议”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最辉煌的 冰与火之歌 2022-11-30 2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