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倾听内心也是教育应有之义

  ■高  维

  青春年少的年纪,总有许多想法和烦恼,不知该对何人说。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时刻?

  学生可以匿名写信、每封信老师都会回、学生根据“暗号”取信——日前,成都一所高中的“树洞”邮局火了,网友惊呼,“这不就是现实版‘解忧杂货店’吗?”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从来都不只知识层面的传道授业,同样也包括了解学生、倾听学生,帮助他们化解成长困惑、人生困惑。

  客观来讲,大部分老师都是乐于和学生交流的,更不会拒绝他们的求助。但有时候师生的身份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在面对面交流时并不愿意打开心扉。由此也不难理解,“树洞”邮局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生一致欢迎。道理很简单,相较面对面倾诉,向树洞寄存情绪“包袱”更少,更易让人卸下防备。

  正因如此,藏在“树洞”里的,往往是学生最真实的一面。古诗云“少年不识愁滋味”,但事实上,他们“成长的烦恼”并不少: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困惑、亲子关系的矛盾……有调查显示,从小学到高中,随着年级增长,抑郁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然而,面对苦闷,他们常常不知向谁说,能不能说,怎么说。匿名诉说的“治愈”之处在于用真诚换真实。手写信件虽然原始,却最能照见人心:一笔一画之中,学生不仅是在和老师们坦露心迹,也在和自己对话。教育的真谛,就是让这份真实得以被尊重。

  都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期待“树洞”所打开的,不只是学生们的心扉,还有更多“想学生之所想”的教育情怀,更多无微不至的“师之大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世相浅见
儿童智能手表须力戒“儿童不宜”
“薅羊毛”也需理性
涵养“踮脚看山”的格局
倾听内心也是教育应有之义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倾听内心也是教育应有之义 2022-11-10 2 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