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伴随手机端拼购、短视频电商日渐火热,打着“零基础、低成本、月入过万元”口号的“无货源电商”模式吸引了不少人投资,然而,一些人交了培训费后却直呼被“割韭菜”。记者调查发现,无货源网店模式不仅会导致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商标侵权、客户投诉等问题,一些“无货源电商”的课程培训还涉嫌虚假宣传乃至诈骗。
点评:相同的套路,类似的战术,又让“无货源电商”走红了一把。理论上来说,只要你有足够的资源、人脉,无论你是不是“有货源电商”,都是可以赚钱的。但问题是,若是你什么都没有,你就很有可能被“骗钱”了。因为,你盯上的是“无货源电商”能赚钱的预期,人家看上的则是你兜里的培训费。别再让“无货源电商”收割了你的智商税,这应该从梦想照进现实,只有形成多方合力,才能更好地整治这一乱象,也才能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受骗。毕竟,仅靠客户自己的力量,那是远远不够的。
2.近日,有记者走进位于昆明市的云南旅游图书馆,见到20余名市民围坐在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针一线扎结布料,体验扎染文化。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双创中心负责人介绍,每周7天都有不同的主题活动在云南旅游图书馆举行,很多爱读书、爱旅游的人会来这里参加活动。
点评:文化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这需要各地深刻了解把握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设计出更符合人民需求、更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文旅产品,体现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同时,文旅行业也要适应后疫情时代的变化,通过总结借鉴书店“牵手”旅游等各类具有特色的文旅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文化自信、推动城乡绿色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3.因为考研压力大,“逆向考研”学子越来越多,他们本科大多来自985和211高校,称得上辉煌,但研究生阶段迫于无奈,只能去较低级别的高校读研。
点评:务实报考,更容易成功“上岸”。在本科教育阶段,学生选择综合实力强的大学,接受通识教育,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去选择办学实力强的学科、专业,这说明学子们更重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看重那本体面的文凭。他们在市场浸润下更加理性成熟了。总之,“逆向考研”有其积极意义,标志着研究生教育走向多元化。尽管“逆向考研”与用人评价、“考研难”、考研“内卷”有关,但这并非主要决定因素。对“逆向考研”,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社会应该正确看待,不能简单的贴上“退而求其次”“混文凭”之类的标签。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