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
近日,深圳一公司面试表问能否接受无偿加班引发关注。该公司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只是调查,对面试结果没有影响。有律师表示,其中涉及的行为大部分违反劳动法,个别问题虽不违法 ,也不合理。10月11日,深圳市南山区人力资源局办公室回应媒体,已责令该公司整改,禁止将该问卷继续作为面试题。若应聘者遇到类似问题,可投诉反馈。
根据网络上的照片显示,这家公司的面试问题非常“大胆”:是否接受晚上无偿加班、周末无偿加班、拖延提成发放、拖延工资、双休变单休、休息时间处理公事、晚上或周末培训开会、试用期不买社保等。这些问题,不仅会让应聘者感觉无所适从,也会给社会传递不正确的价值输出。一般情况下,面试应该是挑选匹配度高的员工的一个过程,而不是其他。显然的是,这家公司的面试题若是真的,则完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面试”了。
当然,也有人说,这只是面试题,不应该过分解读。但同样的,也有人表示,不管是不是面试题,这都是挑战法律底线的做法。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见解,这都是自然之理。但最终,人力资源局要求涉事企业整改,则传递出该有的价值导向。那就是,一些明显涉嫌违法的内容,哪怕只是出现在面试题上,也是不妥当的,也是需要整改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法律的规定非常明确、阐释非常详细,无偿加班就是违法行为,这点毋庸置疑。若是有人或企业试图在面试中涉及此类问题,难免有试图挑战法律权威的嫌疑。不然的话,这样的问题又有何价值?思想决定行动,这些问题很难说是无缘无故的面试题,总会给人一种是暗示的感觉。
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对类似的问卷,或许还应有“下文分解”。那就是,要有必要的追踪调查,看看情况是否属实?若属实,整改是否到位?这家企业过去和现在有没有存在过面试题中的违法行为?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拷问。而人力资源局要求涉事企业进行整改,也是一堂普法课。它能让大众知道,自己合理合法的劳动权益,任何时刻都是会得到应有的保障的,哪怕有人只是试图撬开一个口子,那也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任何时刻都不能被损害,这是基本常识,也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呵护。而要做到这,则需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从认真对待每一份面试题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