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云省
古人说,冷天不冷,热天不热,五谷不结。意思就是说,天气在该冷的时候得冷,该热的时候就得热,否则,粮食都会得不到收成。可是一个人要在气温高达40摄氏度,地面温度高达70多摄氏度的情况下,还拼命劳动,铁人也受不住啊!
受不住也得受!有些事情得赶进度,像农村里的抢种抢收。季节不饶人,误了季节就没了收成,所以不管外面气温多高也得拼了。以前,6月中旬到7月上旬是一年中忙碌的时候,早稻得趁高温收回家,晚稻得趁高温种下去,这段时间叫“双抢”时节。那时候的“双抢”没有机械,全凭人力。头顶上骄阳似火,脚下稻田里的热水直烫脚,再厉害的人也容易中暑。中暑的人就会头重脚轻,头昏脑胀,这时候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扯痧。
让中暑的人坐到阴凉处,从井里舀来一碗井水,手劲大的人往中暑人的颈上使劲地扯痧。刚刚还沉闷的中暑人实在忍不住疼痛,哎呦哎呦地叫出声来。还能大声叫出来的人,中暑还不是太严重。扯完痧,休息一会儿,又可以继续战斗。最怕的是颈项的痧都扯完了还没有反应的人,总得想办法让他知道疼,让他大声叫出来,于是还得在他身上其它地方继续扯痧。
我父亲是附近的扯痧高手。炎炎夏日,不时有人过来请父亲帮忙扯痧。父亲扯痧扯得又快又好,让每一个带着疲惫过来的人都会满意而归。有时人家送几枚鸡蛋或者一包烟什么的来感谢,父亲一概拒收:乡里乡亲,举手之劳,有什么好感谢的?
不过我却是不喜欢父亲扯痧的。至少,他帮别人扯痧可以,千万别帮我扯痧。可我那时候体质太差,到太阳底下根本坚持不到断黑,就会无精打采,脑子昏昏沉沉的。
“扯痧!”于是鼻子上,颈项上,甚至两边的太阳穴上,被扯出许多条乌红的“痧”出来。它们像蚂蟥趴在上面,实在有伤大雅。而且,扯痧的过程是全程“暴力”,疼得钻心。父亲的手劲极大,手指粗糙如锉,他的两根手指只要夹住我的皮肉,摆都摆不脱。而且不扯不行,母亲会在一旁将我的双手死劲抓住,让我配合父亲的动作,捉得我动弹不得。所以,一听到“扯痧”二字,我就想逃之夭夭,想找一个地方藏起来。
谁知有次父亲也中了暑,让我帮他扯痧。嘿嘿!我想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我端了一碗水,自告奋勇地朝父亲的颈上一顿乱扯。谁知才扯了两条痧,我的手指就再使不出劲来。原来,扯痧这活儿看起来容易,其实却并不轻松啊!
好在社会快速发展,现在的“双抢”基本上交给了机械。收割机犁田插秧机一顿忙碌,两天就干完了人要个把月才能干完的农事。气象台还不忘天天提醒大家防暑防高温,不让人在高温下劳作。一转眼间,扯痧就成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