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锋
近日,在某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批“开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为主题的视频。什么叫“无人认领”呢?视频制作者表示,这些行李箱有的是长期滞留在机场、火车站无人领取的;有的是租客因无钱缴纳房费,抵押给房主的;还有说是从学校流转出来的学生不要的行李箱。它们大多从某闲置物品交易平台上淘来,价格从几十到上千元不等。
在万物皆可盲盒的时代,“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的出现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但需要警惕的是,所谓“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很可能关联着行李箱所有人的财产权益以及机场、火车站、房东等相关主体的遗失物保管处置义务或抵押物、留置物处置权。同时,还有一些商家把“无人认领”行李箱当做营销噱头,甚至制作虚假的“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欺骗误导消费者。
实际上,有些行李箱根本就不是“无人认领”的物品,而是商家自行“生产”的。有些行李箱也早已经过商家验视,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物品,商家却故意把行李箱包装成可能藏有不菲价值物品的盲盒。
针对“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营销行为,公安、机场、火车站等主体应进一步夯实对遗失物的处置责任,维护好权利人的财产权益,防止遗失物从管理漏洞中不当流出。相关部门还应联合相关平台对“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营销行为进行整治,针对商家销售缺乏合法来源渠道证明的行李箱、虚假宣传等行为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当然,消费者面对“无人认领”行李箱盲盒营销行为也应擦亮眼睛,理性消费,谨防为了图便宜落入营销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