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泡脚有很多好处,但也有许多讲究。
晚上7—11点是肝肾经气血较衰弱的时候,这时候泡脚,能更好地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持续15—30分钟即可,时间过长可能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增加心脏负担。另外,过饱或过饥时都不宜泡脚,易导致胃部疾病。
泡脚的最佳水温在38℃至43℃之间,不宜过热或过凉,中途可以适当加温水保持水温。以双脚能忍受为度,才能起到刺激穴位、治病、养生、强身的作用。泡脚的水温并不是越热越好,水温太高一方面会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让角质层干燥;另一方面会让血管过度扩张,易引起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泡脚时可适当按摩。泡脚后可对足底和小腿进行按摩,可采用足底按摩球,按摩涌泉穴、太溪穴、昆仑穴3—5分钟,起到活血、促代谢、安眠的作用。泡脚后勾勾脚尖,拍打腿肚,可松解小腿后部肌肉,促进血液回流。
泡脚时,泡到全身都有暖意,或者额头微微出汗了,就算是好了。切勿泡到满头大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出汗太多会伤“心”。
如果患有糖尿病、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动脉血管闭塞、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严重出血病患者以及足部皮肤问题(如疱疹)等,不建议泡脚。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