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一千零一种离别与相逢之~~~
~~~
2021年08月24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菱角塘的炊烟

  ■甘昭兵

  每次听到邓丽君的歌曲《又见炊烟》,对母亲的思念总是愈加深切。这首歌像一幅家乡的画卷,美丽动人而又情意绵长,有着醉人的浓浓乡情,又有挥之不去的淡淡乡愁。每一个画面都深深地定格在我的心里,成了一种温暖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衡南县茅市镇李家村,一个名叫林角塘的大屋,离茅洞桥街上十来里路。其实这个地方以前叫菱角塘,因为当地有荷塘,荷塘中有菱角。童年的记忆里,家乡的炊烟就像是母亲长长的呼唤,飘荡起天空中的朵朵云霞。以至于到了母亲去世后,成为他乡游子遮挡烈日的思念,幻化作一丝丝清风细雨,轻轻拂去孩儿跋涉的艰辛。

  伴随着家乡的炊烟,我从懵懂的顽童长大成人,上学参军,离开农村,离开曾经温润过目光的炊烟。还记得刚入伍那几年,常常会梦到家乡的炊烟,梦里总会出现母亲在炊烟里的身影,静夜里几滴思乡的泪水,便会无声地挂上脸颊。每当思念爬上心头,我会静静地坐在连队图书室靠窗的座位上,透过玻璃欣赏食堂上空的炊烟袅袅。炊烟在落日的余晖里飘荡,在屋顶上空凝结成一片浪漫的白云,然后被风一吹,幻化成一缕缕薄薄的丝绢。

  我初中读的是茅市附中,因为家境贫寒,加之兄弟姐妹多,念完初一便辍学了,但我从来没有怨恨父母亲。如今身处异乡的我,对菱角塘的思念时常泛滥成灾,想起灶台前被烟熏火燎的母亲,想起饭桌上曾经少油寡味的饭菜,我的魂就被勾了过去。曾经有许多次恨不得一步就回到家,享受炊烟下与父母和兄姐们团聚的美妙。神游在家乡的炊烟里,仿佛喝了一杯乡情醇酿,引我醉进炊烟,乐陶陶地来到那个乡村小屋,走到母亲早已为我们煮好的香喷喷的米饭鼎锅前。

  一些来自大城市的战友,总是这样问我:“炊烟是什么?”我告诉他,炊烟是乡村的符号。也有人问我:“炊烟代表什么?”我告诉他,炊烟是一根勤劳的标杆。还有人问我:“炊烟美吗?”我告诉他,炊烟是一首无言的诗。陶渊明有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尽了乡村宁静温馨之美。

  入伍27年来,我绝大多数时间都身处他乡,每次有意无意间看到炊烟,就会有别样的乡愁如炊烟般蔓延。有时做梦也会梦到围着灶台忙碌的母亲,只添一把简单的柴禾,就能燃起一道温情的炊烟。

  炊烟像一支彩笔,描绘出家的温馨、家的美景,无声地写着母亲一生的勤劳和美德,贴近母亲为了儿女操劳一辈子的身影。人们说,世界上有一种爱是最无私的,向你倾尽所有;是最伟大的,你的一生从这里开始;是最高尚的,对你的付出从来不要回报。纯洁、自然、真诚、永恒,不掺半点瑕疵,这就是伟大的母爱。亲爱的母亲,儿子已长大成人,并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一级军士长,我无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回报您的只有那一枚枚金灿灿的军功章。

  作为一名远离家乡的军人,属于我的那缕炊烟,一直游弋在一位战友写的诗中:“端起饭碗那一瞬间/总会想起炊烟里的母亲/一年四季围着锅台转/送给儿女的是甘甜/小小灶台就是你的乾坤/留给自己的却是艰辛……”还有崔叶华演唱的《炊烟里的妈妈》,温馨且有些忧伤的歌声,让我仿佛看到一缕缕温暖的炊烟,从一个个乡村屋顶飘散而出。透过炊烟飘去的方向,我仿佛看到白霜染鬓的母亲,从炊烟中步履蹒跚地走出来,一双长满厚茧的手拂理掉鬓发间的柴禾,颤颤巍巍地站立在土砖屋的矮檐下,像一只守候巢窝的孤雁。她若有所盼地眺望着村口的小路,等待儿女们快快回家,吃上一顿她亲手做的素净醇香的农家饭。

  此刻在他乡,透过连队食堂饭菜的香味,我仿佛找到了远在菱角塘的家,找到了记忆中的童年时光,找到了母亲对儿女那份至真至纯的大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培养男朋友
菱角塘的炊烟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菱角塘的炊烟 2021-08-24 2 2021年08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