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 颖
有话就说
➡
最近有条自带香气、勾人馋虫的新闻引起关注,说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了速食装鸭血粉丝汤的生产标准,规定包含鸭血、鸭肠、鸭肝等鸭产品和高汤的物料包,重量必须超过整重的50%,同时鸭产品在物料包内占比要超过50%等。喜好这一口的消费者对此很期待。
虽然市场上已有类似产品,但从质量上来看,有标准的鸭血粉丝汤确实会更“香”,因为“含鸭量”超过50%的硬指标避免了偷工减料,有利于速食汤料保持风味。更重要的是,标准划定了安全底线,守住了品质门槛,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也给了监管部门一个监管抓手。这是食品行业多年摸索出的经验:标准先行,严格落实,加强监管,才能筑牢品质和安全的基础。生产标准出台后,南京企业可以申领速食鸭血粉丝汤食品生产许可证,把地方小吃做成工业化生产的方便食品,再通过电商平台、商超等渠道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
这条“标准—质量—品牌—零售”的食品产业化之路,“网红”柳州螺蛳粉已经走过且走成功了。2016年,广西柳州出台了强制性的螺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2018年,“柳州螺蛳粉”获批地理标志商标;今年2月,当地又出台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柳州螺蛳粉》团体标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螺蛳粉、小龙虾到鸭血粉丝汤,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已经意识到,制定标准是品质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就像小龙虾味的螺蛳粉、藤椒味的鸭血粉丝汤一样,期待更多传统美食能做出消费者喜欢的新味道,走出地域,香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