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璇悦
拿起精巧的洛阳铲,拆开热销的文物盲盒“挖土”;社交平台上,传统文化类节目和视频屡屡刷屏;每到节假日,“打卡”博物馆成为热潮;重大考古发现揭晓,引发全民围观……今天的我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遇愈发频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益融入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层出不穷的惊喜。
惊喜源于供给侧的“更新”,越来越多人专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匠心演绎和创新呈现。不久前,一段水下中国舞圈粉无数。这个收获一致好评的节目,背后饱含着各种不易:工作人员在水下泡了26个小时、一天出水入水200次,舞者身上需要带几公斤的配重……正是创意的出彩、样式的多彩、科技的添彩,让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收获更多人的热爱和尊重。
惊喜也来自需求侧的“迭代”,公众逐渐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和不断提升审美素养。近年来,从文物斗图大赛到文物雪糕打卡,从三星堆新发现的围观探讨到文创产品的走俏市场,传统文化持续攀升的热度,折射的是公众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度。现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各种各样的打开方式,只要心有所向,定能寻得亲近之道,领略传统之美。
当然,节目火了、人气高了、产品畅销了,并不意味着要一拥而上、千篇一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开掘历经千年的旋律、故事、姿态、卷轴等,进行各自精彩的书写,才能展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