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子瑶 本报记者 莫雄飞
本报讯 进入汛期以来,南岳区遭遇多轮强降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从5月17日起,南岳区自然资源局成立7支小分队,包干进村入户,指导督促基层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捍卫群众生命安全。
该局充分明确职能职责,建立区、乡、村三级群测群防体系,构建包含自然资源、应急、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的互联互通指挥联动机制;落实尽职免责、失职追责制度,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物资储备,并按计划分配到各乡镇;对全区23个在册隐患点和地灾易发地段,落实“五预设”制度(即,预设临时避灾场地、预设疏散线路、预设预警信号、预设临时居住点、预设责任人和监测员),并及时公布、更新。
同时,突出重点,落实“四到户”。该局工作人员深入乡村对南岳区现有的1450户临坡建房户和450户切坡建房户逐户分发宣传册,落实好农村临坡建房户和切坡建房户“识别到户”、地质灾害隐患“告知到户”、防治措施“宣传到户”、发生风险“预警到户”,打通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到户“最后一公里”。
责任上肩、落实“三查两值”制度。以易发区、危险区、人口密集区为重点防范对象,对所有可以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方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做到“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从严落实群测群防措施;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短信等各种手段,实时动态发布监测预警信息,确保第一时间传达至各级防灾责任人、监测员,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